第一百三十四章 羅昊受傷了,垂危(第1/2 頁)
這個島連正式的名字都沒有,只有一個編號。
不過據說命名已經提交上去了,啥時候命名下來,還會增加駐島人員。
他們上島的時候,駐島的官兵們已經接到通知,連飯菜都給他們準備好了。
島上的生活物資其實不缺,但缺蔬菜水果。
這次過來之前,敖箐還跑去找人弄了幾個大泡沫箱子,裝了幾箱泥土過來。因為是她自己給的錢,還說是搞研究用的,負責的隊長圍著箱子繞了幾圈也沒說啥。
“這土都是肥土,我專門找老鄉買的。我尋思著摻和點島上的泥土,看能不能弄個蔬菜大棚,種點小白菜上海青之類,不說別的,一週能吃一次自己種的菜也挺好。”
敖箐跟幾個官兵把泡沫箱搬到屋裡靠牆放下,捶了捶肩膀。
“你們這邊的淡水是用的海水淨化來的吧,試試看能不能種菜,要是可以,下次我再想辦法給你們多弄點過來。還有蔬菜種子,這是我從省農研所那邊要的,最新改良的品種,說是適應度更廣,你們試試唄。”
敖箐在海邊搞研究那會兒,各個海島上都在開展蔬菜種植推廣。華國人的血脈裡種田基因實在太過強大了。
大家夥兒熱熱鬧鬧的吃了晚飯,在騰出來的兩個房間裡擠著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還要把之前修好沒有使用的兩間屋整理出來,一些裝置得搬到島上安置。
折騰了一天半,終於把裝置安置好。隊長給他們放了一天假,讓他們去打撈那邊看熱鬧去。
敖箐沒跟著去,她對打撈海底文物沒太大興趣。之前是因為缺錢,想要趁機攢點老本。現在她都是個隱形的富豪了,在海北南城她直接買了半條街,再讓她去撈海瓷她是沒興趣的。
有這時間和工夫,她不如好好研究一下海島周圍的漁業養殖前景如何。
聽到說敖箐有想在海島附近建漁場,兩個維修工人自告奮勇帶他們去轉島。
這島的面積比望橋島小不了太多,但地理環境不如望橋島,而且颱風來的時候很容易受災。這些都是困擾漁場建設的外在因素。
不過這裡也有好處,據兩位師傅說,附近經常能釣起大魚,還有不少漁船在附近打魚,收穫也還可以。
他們這邊從地理來說依然處於近海。
受限於現有的科技,網箱的抗腐蝕性還有待提高。現在近海都是普通網箱養殖,不過北方已經有深水網箱技術了。
敖箐的想法是在望橋島和這座島之間,選擇合適的地方建立漁場。
要建就直接上深水網箱,但相比普通網箱,深水網箱需要的資金就不是翻倍那麼簡單。
而且還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援和資源的傾斜,再一個,抗腐蝕技術如何突破也是難題。
敖箐的想法比較成熟,但能不能行得通,需要專業人士來考察之後才能確定。
這件事她打算交給大哥敖海去做。
敖海現在所在的單位就是主要負責漁業方面的工作,鼓勵漁民改撈為養,也是他們工作的重點。
把需要的東西記錄好之後,敖箐和看熱鬧回來的同事開始認真工作。
他們在島上待了半個多月,中間還送了兩次物資上島。
她以為羅昊會想辦法過來見她,但直到工作結束都沒有看到人。
說不失望那是假的,但也沒有太失望,她本人搖擺不定的態度也難免會對羅昊的積極性造成打擊。
第二十天上,他們終於結束了專案回家。
下船還有點腳步虛浮的感覺,坐了好一會兒後,才互相攙扶著往家裡走。
敖箐是自己有房子,其他幾個單身漢分的宿舍都在新建的筒子樓那邊,要穿過整個鎮才能到家。
跟同事們分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