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古鎮往事(第2/4 頁)
的小傢伙們,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各色交相輝映,使得這小小的西紅柿竟然成為了一件渾然天成的藝術品,讓人不禁為之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些品種都是從寶島臺灣引進過來的,無論是品質還是產量都優於其它品種。″老人邊說邊摘了幾個遞給何曉梅道:”你嚐嚐,口感特別好,現在還沒有成熟,若到了成熟期口感會更好。″
”這樣就可以直接吃嘛?″何曉梅存疑道。
”可以呀!我們這棚裡是從不打農藥,授粉都是利用蜜蜂自然授粉,你看大棚裡不是有很多蜜蜂在飛嘛,它們就是我放在這裡專門司職授粉的。″長者說完摘了一個西紅柿放到嘴裡就吃了起來。
”那你這西紅柿賣多少錢一斤?″
”正常情況下是五至六元一斤。″
”那你這可是比外面賣得貴啊!″何曉梅道。
”現在只要你能保證品質,價格高人家也心甘情願來買,圖的就是能吃的放心。″
”老哥說的在理,現在你就是花錢都難買到放心蔬菜和食品,有次雙休日,我陪老伴去超市買菜,當還沒有走到蔬菜水果貨架時,一股刺鼻的甲荃味就迎面撲來,隨著跟蔬菜水果貨架越來越近,甲荃味也越來越濃,當時我不知這味道是從哪裡來的就問老伴,老伴指著水果和蔬菜貨架說,就是從那裡來的,後來我才知道是那些昧著良心的商家為了保鮮時間長,水果和蔬菜都噴上了甲荃,你說氣不氣人。″陸教授無奈地說。
,!
”對嘍!這位老哥說到點子上了,所以現在你們城裡人講究的是綠色食品,為了吃得安心放心,價格高根本不是問題,花錢買不到放心蔬菜才是問題。″長者道。
當他們離開那座寬敞明亮的大棚並登上汽車之後,車輛便緩緩地啟動了,開始沿著寬闊平坦的馬路向前行駛著。隨著車輪的滾動,馬路兩旁整齊排列的大棚就像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推動一般,迅速地向後退去。那些大棚一個接一個、一排連著一排,漸漸地消失在了視野之中。
從車窗向外望去,這景象宛如一架正在萬米高空中翱翔的飛機所看到的景色。馬路兩邊的大棚如同飄浮在空中的朵朵潔白如雪的雲朵,輕盈而又靈動。它們似乎沒有重量,只是靜靜地懸浮在那裡,隨著微風輕輕搖曳。這些“白雲”有的緊密相連,形成一片綿延不絕的雲海;有的則稀疏分散,像是天空中的點點繁星。陽光灑在上面,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使得整個場景如夢如幻,美不勝收。
汽車駛出馬店鎮又行駛了大約四十分鐘,來到了第二個景點——吳裡鎮古街。
根據縣誌記載,吳裡鎮那源遠流長的歷史可以一路追溯到大明王朝初期。公元 1368 年,那位曾經窮困潦倒、以行乞為生的朱元璋歷經無數艱難險阻,終於成功地登上皇位,開創了大明王朝這個輝煌的時代。而恰恰就在同一年,在渭水縣的轄區範圍內,渭水河的南岸突然出現了一支規模相當可觀的駐軍,其兵力大致等同於現今的一個營左右。這支軍隊的最高軍事長官被尊稱為“千總”。
要知道,在這之前,這片土地一直都是人跡罕至、荒蕪淒涼的不毛之地,幾乎看不到任何人類活動的蹤跡。然而,隨著這支軍隊的進駐,情況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先聞風而動的是那些精明的小商販們,他們敏銳地察覺到這裡潛藏著商機,於是紛紛趕來此地。這些小商販們就地取材,迅速搭建起一個個簡易的棚子,做起了各種小本買賣,靠著微薄的利潤艱難地維持著自己的生計。
再往後,為了更加方便地運送軍糧以及其他各類軍需物資,駐軍部隊果斷地決定在渭水河的南岸設立一座專用碼頭。伴隨著水路運輸通道的順利打通,來自天南地北的商船也如同嗅到花蜜的蜜蜂一般紛至沓來,或從此駛過,或在此作短暫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