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第1/2 頁)
轉眼,春節就到了。
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背井離鄉,來到城市裡辛勤勞作。
一年到頭時,即使與家鄉遠隔千里,即使回家的路千難萬險,也無法阻擋他們心中那份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於是,當春節來臨之際,他們如候鳥般,如夜歸回巢的鳥兒般,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歸鄉之路。
他們就是那些默默付出,勤勞樸實的農村打工人。
他們的生活充滿了辛酸和無奈,但他們從未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質樸的憧憬。
他們選擇離開家鄉,是為了給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他們選擇在城市裡打工,是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他們的付出和努力,雖然無法改變他們的生活現狀,但卻讓他們的家人感受到了溫暖和希望。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這是一句簡單而又深刻的話,卻道出了落後地區外出打工者無盡的酸楚。
他們坐不起飛機,甚至買不到火車票,有的只能乘坐長途汽車,一段、一段、又一段,經過多次的換乘才能回到家鄉。
這條路,既是歸家的路,也是磨難的路。然而,即使困難重重,也無法阻擋他們心中那份對家的嚮往,對親人的思念。
家的溫暖,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
家,終於到了!
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也到了!
村子裡,歡聲笑語更濃了!
村裡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和福字,屋內燈火通明。
而這些對聯,大多數出自陳渝父親的手筆。
陳興林寫得一手毛筆字,每年都免費給村裡寫春聯。
根本上每年除夕前一、兩天開始,村裡人自帶大紅紙來找他寫春聯的人絡繹不絕。
每到這時候,父親總是沉浸在諸如“興林的字寫得越來越有名家風範了”、“看這字,一筆一畫都非常有神”的讚美聲中不可自拔。
其實,村裡人求的不是字,更不是為了貪圖免費的便宜,而是透過這方式 ,加深彼此之間的情誼。
除夕傍晚,老人們早早吃完年夜飯,喜歡圍坐在曬壩上,回憶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往事。
那些過去的日子,甜蜜的、苦澀的、歡笑的、哭泣的,都在這個特別的夜晚被一一回憶。他們談笑風生,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年代,那個他們年輕、熱血、充滿夢想的年代。
村裡的年輕人卻有著不同的慶祝方式。
他們不同於老一輩的沉靜和深思,而是充滿活力和熱情。
自家的年夜飯都沒吃兩口,就開始在村裡各家轉著圈喝酒。
往往是剛到這家還沒喝兩口、聊兩句,又被兒時的夥伴一個電話叫去猜拳喝酒;還沒喝一會兒,另一個電話又來了,又繼續到下一家吃菜喝酒。
喝著喝著,一個人變成兩個人,兩個人又變成三個人到最後,一大堆人從一個屋裡出來,呼啦著又湧到另一家裡歡暢共飲。。。。。。
陳渝家裡也不例外。
女兒放了寒假也回家了。放假時陳渝忙著改造地塊,還是鄭冬梅開車回市裡接回來的。
從中午開始,家裡就忙著準備年夜飯。
母親馬慧和女兒負責擇菜、洗菜、為柴火灶燒火,鄭冬梅負責炒菜。
經過一下午的忙碌,家裡八仙桌上,碟上加碟、碗上疊碗,擺滿了一大桌各類葷素食物,
5點左右,陳興林開始了農村吃年夜飯前的傳統風俗——拜祭祖先。
家鄉的規矩是:年夜飯必須請祖先先吃!
在祖先未吃之前,任何人都不得吃年夜飯的任何食物。否則,就是對祖先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