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1/2 頁)
[國際政治] 《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出書版)》作者:[南非]德斯蒙德&iddot;圖圖/譯者:閻克文【完結】
簡介:
南非曾是一片種族隔離和種族壓迫最為深重的土地,是一個&ldo;黑白分明&rdo;的世界,黑人與白人之間堆疊了數百年的壓迫、仇恨和冤冤相報的殺戮。幸運的是,南非不僅有曼德拉這樣的偉人,還有改變了南非甚至也改變了世界的&ldo;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rdo;。作為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主席,德斯蒙德•圖圖大主教以他的深邃智慧和無畏的精神,向世界解答了南非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刻,何以在&ldo;紐倫堡審判&rdo;和&ldo;全民遺忘&rdo;之外,選擇了第三條道路,即以赦免換取罪惡真相的完全披露,實現加害者與受害者的和解,走出以血還血的漩渦,走出撕裂的歷史。書中有諸多怵目驚心的悲慘故事,以及因種族隔離制度造成的無處不在的不平等,但在揭露加害者的邪惡、兇殘、麻木的同時,也展現了震撼人心的人性的閃光。
修復未來,南非的創舉,為全世界提供了一個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新思維。無論國家或是個人,勇於揭開歷史的瘡疤,擠出淤積其中的膿血,才能真正康復,真正迎接全新的未來。
目錄
導讀 修復未來
中文版自序 過去的從來就沒有過去
第一章 轉折點
第二章 紐倫堡還是全民遺忘?第三條道路。
第三章 時機已到
第四章 正義何論?
第五章 開始行動
第六章 受害者‐‐亦或倖存者的國度?
第七章 &ldo;我們確想寬容,但不知寬容誰&rdo;
第八章 &ldo;我感到如重見光明一般&rdo;
第九章 我為什麼做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第十章 &ldo;我們原來不知道&rdo;
第十一章 沒有寬容,真的沒有未來
致 謝
後記 吸塵器與洗碗機
導讀 修復未來
熊培雲
每個國家在其轉型過程中都會有些靈魂式的人物。南非何其幸運!1991年,白人作家納丁&iddot;戈迪默女士因為反種族隔離作品《七月的人民》獲諾貝爾文學獎。1993年,黑白雙星曼德拉和他的政治對手德克勒克作為促進族群和解的典範,一起走上諾貝爾和平獎領獎臺。而在此前近十年的1984年,本書作者圖圖因為反對種族隔離而成為南非首位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並於次年成為南非開普敦首位黑人大主教。
幾年前我在臺灣旅行,在書店裡偶然讀到圖圖大主教的《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no future without fiveness),一時感慨萬千。我一直以為,中國最缺的不是公民教育,而是人的教育‐它包括生命意義、自我價值、自尊、愛與同情、信仰,它主要涉及的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即你要把自己帶到哪裡去。當然它也包括我們如何在寬恕他人的基礎上保全自己。人的教育面對的不是幾個簡單的群己權界的概念,但它們是所有權利觀唸的起點。好社會同樣不會從天而降,它需要有針對人與制度的雙重建設。而我有幸在圖圖大主教的書裡看到了這種雙重努力。
《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著重探討了&ldo;真相與和解委員會&rdo;(truth and renciliation ission)的歷史使命。這同時是一本悲欣交集的書,很多細節在我讀後一直難以釋懷。
書中講到一個悲哀至極的故事,並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