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意料之外的變化(第2/4 頁)
可能的。
地方官府要是沒錢了,就會按照人頭徵收雜稅,這就是苛捐雜稅的來歷。
官府要修什麼,一道公告下去,百姓就得自帶乾糧,免費前去幹活,甚至有不少人這一走,就會累死再也回不了家。
可如今,這種丁役也不可能有了。官府再要這麼幹,就要付錢。
自古以來,官府都是奴役百姓,就主要體現在這人頭稅上。以後,將不復存在了。
對於有功名的人來說,所擁有的特權,就少了一些。比如秀才功名的人,是能免役的,但這也只是本人而已。
雖然說,地方官會照顧有功名的人,不會嚴格執行,只是真得只讓秀才一個人免役,可那畢竟不是合法的,一旦有人較真,那家人還是要去服丁役的。
包括達官貴人也是,雖然有官紳優免,但也都是有限額的,遇到類似高拱和張居正這類鐵面無私的,那也是有家人要倒黴的。
如今,法理上廢除了人頭稅,雖然少了特權,卻多少也算是有實惠。
就這麼的,在擬廢除人頭稅的刺激下,自強詔的實施,那是非常火熱。
由此一來,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
全國各地的房價,特別是在人口眾多的城鎮,價格就開始飆升。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分家的人多,不一定所有分家的人都有足夠的宅子分,就不得不買新宅子。這需求一上來,房價自然就漲起來了。
這一下,也利好了全國各地的水泥作坊。
明朝太祖皇帝當初定下禮制的時候,還沒有水泥這東西,因此,禮制中沒有對水泥房子的規定。
因此,就算沒有功名,只能住小房子的,如果能住水泥房子的話,那也是再好不過的。
而對有錢人來說,給子女修一套水泥房子,自然也不在話下。
明朝可沒有地價一說,祖上留下的地,就是自家的。新建一套宅子,更多的就只有建築成本而已。
就算沒有自家的地,向別人買地,那也只是向官府交個手續費而已。至於無主荒地,很多人自己就佔了,官府也不會管。
更因為水泥房子不但好處多多,甚至連蓋房子的速度也是很快。
大明朝的房地產市場,就意外地蓬勃發展了起來。
而分家又不只帶來房地產市場的紅火,還有建築行業相關的那些行業,比如傢俱市場等等,也一下紅火起來。
定做傢俱之類,木匠都忙不過來,趕緊招收徒弟擴大隊伍。
完全可以說,一道自強詔書的頒佈,意外地盤活了大明朝的經濟。這一點,就算始作俑者李文貴,都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的。
當然了,不愉快的事情,肯定也還是有的。
比如說,雖然在這個封建時代,一家之長的權威,遠比後世要大得多。但是,畢竟是親生子女分家,哪怕家長的權威再高,也會鬧出不少分家不滿意的情況,從而鬧出事情來。
就這麼的,隆慶二年的下半年,全國都是非常熱鬧。
而這個熱鬧,也同樣反饋回了李文貴這邊。
雖然說,李文貴的蒸汽機作坊中,還在為兩年內實現蒸汽火車的執行而忙碌,到年底的時候,離實現的目標還有些遠,但是,他的蒸汽機,不算完整火車頭的蒸汽機,卻是已經打造出來了。
這麼一來,自家蒸汽機作坊中的動力系統,都可以改用動力更加穩定的蒸汽機動力,甚至玻璃作坊,水泥作坊,煤礦,鍊鐵作坊等等,都有對穩定蒸汽機動力的需求,使得蒸汽機的訂單,根本就來不及做,迫使李文貴不得不擴大蒸汽機作坊的規模。
甚至到了後來,蒸汽機作坊不得不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匠人,繼續打造蒸汽火車頭和根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