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祭臺點燈(第2/3 頁)
的宿主,餘火必須挺過這第一關。
餘火沒有反悔,更沒有反抗,表現的十分的從容,這讓接下來要施法的靈婆,很是滿意。
只見,靈婆墊著腳尖,輕飄飄的走進了樹洞,只見她來到餘火的面前,用手指點了點餘火的額頭,轉而面向眾人,歇斯底里的吼道:“點天燈咯,點天燈咯,點天燈咯。”
接連喊了三句,只見原本漆黑一片的樹洞,一個個的蠟燭像是施了魔法一樣,瞬間都點亮了。
而蠟燭點亮的過程,像是狹長的時空隧道一般,從下往上,就好比那參天大樹一般,屹立在這浩瀚無邊的蒼穹之下,劃過天際,美不勝收。
都說美好的風景,都是路人才知道欣賞,而當事人卻在這美好背後,受盡了苦難和折磨,餘火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獻祭之禮帶來的痛苦和煎熬。
點天燈在舊時便是一個慘絕人寰的酷刑,但相比於酷刑,在遺巢的點天燈,會變得更加的鋌而走險。
所謂的點天燈,便是讓餘火的肉身與靈魂剝離出來,而剝離出來的肉身用金箔纏繞,像極了西方世界的木乃伊的製作之法,而在遺巢卻有了獨有的叫法,叫做‘金身肉佛’。
此法在肉身上貼金箔,再輔以木炭、檀香、鳳凰木等材料,伴其左右,目的是人在靈魂出竅之後,不至於讓肉身腐爛,可以起到上好的儲存屍體的作用。
而讓出竅的靈魂踩過兩把大刀之後,將靈魂頭朝下,腳朝上,置於這油鍋當中,在腳的位置點火,讓他一直從腳燒到頭,直到整個油鍋點燃,便喚做‘點天燈’。
點天燈的來意,就是以人的靈魂為餌,作為油鍋的燈芯,引火至油鍋,而讓油鍋點亮,那火光四射,酷似這天燈。
天燈,又名許願、祈天燈,其漂移的方向無人能控制,寓指‘聽天由命’之意,故而獻祭之禮的第一關,便是這聽天由命。
餘火是人不是鬼,靈魂能否經受得住此等煎熬,無外乎他的求生欲,儘管肉身有金佛護體,但靈魂出竅本就已經非常人所能忍,更何況要經受得住刀山火海的折磨和炙烤。
但餘火最終挺了過來,在油燈燒盡之時,餘火最終安全透過了獻祭之禮的第一關。
餘火的靈魂從煎熬中回到了肉身,其實靈婆並沒有告訴餘火,如果在挺不過油燈燃盡,等待他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靈魂永遠也回不到肉身了。
靈婆之所以沒有告訴餘火,點天燈所帶來的的後果,是抱有私心的,如果告訴餘火風險,勢必給餘火造成心理負擔,不告訴餘火,反倒是給了餘火輕裝上陣的信心。
事實證明,靈婆是對的,餘火在靈魂重新回到肉身之後甦醒,讓在場的眾人心中的那塊石頭,總算是放了下來。
餘火的甦醒,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希望餘火能夠挺過這第一關,但有人卻希望看到餘火躺在這裡,永遠也不要甦醒過來。
但事態的發展,並不會因為有人想要餘火死,而改變獻祭之禮的程序。
接下來的獻祭之禮,進入到了第二關,第一關考驗的是勇氣,而第二關自然要考察一下餘火對冥燈的忠誠。
舊時常以獻祭的方式,犧牲自己的一些或全部物品來對神表達忠誠,感激、懺悔和信賴等感情,並祈求神滿足自己的某些願望。
向冥燈獻祭,卻並不是犧牲一些物品向神表達忠誠,而是獻出自己,向冥燈做出應有的犧牲。
人類最原始的信仰,一是對天地,二是對先人,是對大自然與歷史的崇拜和敬意,才有了各類祭祀活動,而冥燈作為縫屍一脈的信仰,便因此而應運而生。
早期的冥燈只不過是縫屍一脈的歷代先人用來驅鬼除惡的法器而已,因為黑暗的鬼魂是怕光的,而冥燈便是驅鬼最好的道具。
但隨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