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羅漢涅盤(第1/5 頁)
俗家的話:人有一百個救命疙瘩,一百個救命疙瘩用完了,就該壽終正寢了。
出家人曰:人有九九八十一難,九九八十一難過去了,就修行得功德圓滿了。
昂首村住觀音殿和尚常悟突然圓寂了,享年八十一歲,可謂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後,功德圓滿、修成正果。
按照佛門規矩,出家人脫離紅塵就應該把遺體火化,讓靈魂昇天。這種喪葬儀式,這地方多年未曾經過,誰能承擔此項重任呢?熱衷於佛教事業的薛彌關成了不二人選。成了他又一次大展抱負的機會。經過深思熟慮,他把神仙溝青峰寺當家主持印覺、昂首山大覺寺師太了空請來,透過他們,又邀請五臺山眾寺十多位大德高僧、比丘尼光臨,共同為常悟舉行昇天法會,這可是一件弘揚佛法、功德無量的大事,一定要辦的圓圓滿滿、盛況空前。
從常悟圓寂到火化昇天,理應做七七四十九天水陸道場,但因天氣炎熱,凡胎不宜久留,故而縮短到三日七場法會,晝夜誦經,超度這位呆頭呆腦、默默無聞的老和尚,脫離凡胎,羽化昇天,到那極樂世界安享那無憂無慮的佛國生活。
在不停的“南無阿彌陀佛”聲中,仇月鮮是最虔誠的一個,她把常悟師傅的殯天大事當做自己畢生追求,積極參與其中,那種感情是最最純真的。她羨慕常悟竟有如此造化,而自己卻如此命運多舛,故而常常不自禁淚流滿面。
其實常悟的命運十分坎坷,俗家本名叫李反兵,祖籍靈丘山區,祖上曾經隨清軍入關,也曾吃過皇家俸祿,算得上八旗子弟。後因故失寵,被貶謫到山西當縣吏,後又因故被貶為庶人。跟頭馬趴,一路走來,到祖父手裡,已經入不敷出,生活拮据,窮困潦倒,十分狼狽了。清朝末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李家僅有的幾間破房子也在戰火中付之一炬,一家五口人在飛機轟炸中,僅剩下父親李福富一條根了。
李福富是個體型矮胖而笨拙的人,頭大、肚大,除了秉性善良,幾乎找不到一點長處。士農工商,那頭都不沾邊兒。連莊戶人耕種鋤耬、收割打場這些苦力活兒他都一竅不通。讓他擔水,他找不到擔杖中心,不是前傾,就是後仰,一溜歪斜、晃晃悠悠、磕磕碰碰,等到地頭了,也只剩半桶了。人們都叫他“沒屍首”、“沒用貨”。
李福富在逃反的路上居然撿到一個女人,這女人屬八旗中那拉氏一族。不知是先天不足,還是後天無濟,一張浮腫的臉,黃中帶綠,眉頭綰著個疙瘩,從來沒有笑模樣兒,有的只是眼淚與嘆息。人們都叫她“苦瓜臉”、“苦伶仃”。
反兵並非李福富親生,而是母親在戰亂時被奉軍中一個班長強姦後懷孕的,那個年代,一個未過門的黃花閨女懷上孩子,簡直是道德淪喪的奇恥大辱,封建禮教嚴酷的那拉氏家族,豈能容如此傷風敗俗之事玷汙貴族清白。被姦汙女子也不願苟活人間。夜半更深,趁人不備,獨自離開家門。本想投河自盡,沒想到河水太淺;本想投繯而死,沒想到繩索拽斷。最後爬上一段山樑,正想找個懸崖峭壁,縱身一跳結束自己的生命,卻天光大亮,遇上一夥逃難的人們從此路過,把他裹挾在人夥之中,她不想逃生,可那些難民們,不管她說啥,只是吶喊著:“快逃吧!千萬別落到那些當兵的手裡啊!聽聽,後邊的槍聲有多密,奉軍馬上就趕過來了!”
一聽說奉軍要追過來,那拉氏害怕再落入魔掌,眾目睽睽之下又不能自尋短見,侷促之中,李福富正好推著獨輪車過來,見她渾身浸溼、舉止艱難,真是淪落人遇淪落人,流淚眼對流淚眼,頓生惻隱之心。就說:“姑娘,俺見你也是個孤苦無依的可憐人,俺就捎你一程吧!”
“你走吧,俺真的不想活著了!”
“看你這話說的,見死不救,俺還算個人嗎?”
不遠處傳來密集的槍聲,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