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學成開啟路上買來的地圖,看看下一站會是什麼地方。想看看下一站旅程中有沒有值得去的地方。學成在地圖看到有關於流坑村的介紹,在有關風水的雜誌上,他讀到過有關流坑村的故事。唐代著名風水大師楊筠松及其弟子曾文辿師徒倆沿江尋龍至此,到流坑村得到董氏熱情接待,留居二年。為報答主人盛意,楊筠松為董氏點陽宅,叫他們搬至現村場居住;又為董合,董楨伉儷點吉穴四口,並留下預言詩,如&ldo;五百年中猶解敗,辛戌水流大。若見水流庚,依舊好流坑。&rdo;之後果如楊公師徒預言,在宋代,董家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興,成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時有&ldo;一門五進士,兩朝四尚書、文武兩狀元,秀才若繁星&rdo;。雖然元代遇兵燹,村子曾遭毀。但明清時代,村中有識之士紹繼祖業,興教辦學,修譜建祠,並發展竹木貿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榮興盛。從宋初到清末,村中書塾、學館,歷朝不斷,明萬曆時有26所,清道光時達28所。全村曾出文、武狀元各1人,進士34人,舉人78人,進入仕途者,上至參知政事、尚書,下至主簿、教諭,超過百人。這樣一個龐大家族,鼎盛繁華了近千年,其起源竟是楊公師徒給他們尋的四口好穴。學風水的人沒有不想去實地看看,印證自己的風水技能和學習楊公當年的尋龍點穴真諦。
既然就在附近,學成也不想失去這樣的學習機會,同時也想證明下自己的能力與當年的楊公比起來究竟差多少。學成來到流坑村,見到此地的繁華,比老家的鄉鎮差不了多少。遙想當年宋朝時的官貴,明清時的富足,這近千年的繁華可不虛言。
學成在村內探訪當年董家的繁華,瞭解到了當地許多名人軼事,更加佩服起楊公的技術,心想自己只要能找出其中一地,也就不枉此行了。
學成一個人來到村後的山上,見村中河流繞過村頭穿村而過,兩邊的山脈相擁而至,互為朝案。此地經過多人的人物改造,早已不似當年的自然風貌,但董家對風水的重視,使得龍脈和穴山得以儲存。學成很快就發現了其穴位的大致方位,為印證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他來到穴位,見已有一座墳。墳給保護得很好,看上去年代有些久遠,但墓碑立的時間不是特別久,上面只寫著一董字。此墳兩邊都是叢林,沒有路直通到這裡,看來董家很是謹慎,對此墳保護的很好。學成也不想揭破人家的忌諱,印證了之後就離開了。路上遇到很多風水愛好者,他們也是為著印證和學習而來,他們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指指這指指那,符合他們的理論,那就是好地好風水。每個人學的都不一樣,當然本事和能力也不一樣。
這一趟,讓學成收穫很多。
風水是可以讓一個家族富貴的,風水也是能讓一座城市繁華。只是有些東西他還是沒有想明白,還得繼續的努力。
第二卷 省城歷練(下)
第五十章 回到牛家村
牛家村支書也就是牛琳琳的父親牛福貴給學成打電話,說是有公司來村裡租土地,學成也有一份土地,租不租得學次自己決定。牛福貴讓學成先回到村裡再說,自己決定。
其實牛福貴有話沒有說完,學成也知道,那是他們牛家的祖墳,會不會因為這次租地讓人給破壞掉了。這才是牛福貴家最關心的問題,而不是學成自己的那份土地租與不租的問題。
學成趕回牛家村,回到自己的家裡。有大半年沒有住人了,屋頂都給雨水淋壞了,露出了大大小小的孔,看著自己的千瘡百孔的家,學成心裡很不是滋味。想起曾和爺爺在這裡相依為命生活了二十年,而如今爺爺去了另一個世界,留下自己一個人在這裡。學成來到爺爺的墳,半年過去了,墳已經長出了草,嫩油油的草長滿了整個墳頭。這半年,學成經歷了很多事,也有很多想不明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