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3 頁)
於是,宰相饒有興致地主動與裴玄靜攀談:&ldo;我聽你叔父談起過不少你的斷案事跡啊,的確稱得上見微知著。&rdo;
&ldo;武相公謬讚。&rdo;
&ldo;只是……可惜了。&rdo;
&ldo;因為我是女子嗎?&rdo;
裴度說:&ldo;玄靜!&rdo;
武元衡反而淡淡一笑:&ldo;或許很多人會這樣想,但我不同。&rdo;
確實,當年蒲州刺史就曾向裴昇感嘆過,以裴玄靜的聰明才智,若身為男兒郎,定能入仕為官成就一番事業。可現在嘛,才華只能當作人生的點綴,成不了正餐。真可惜。
裴玄靜也知道,武元衡絕對不是這個意思。單單從他身為武則天曾侄孫這點來說,武元衡也不會那麼狹隘地看待女子的才能。何況他還有過一位詩才橫溢的情人‐‐薛濤。
她感覺到宰相正在觀察自己。那就好好表現吧,機會太難得了。
裴玄靜說:&ldo;願聞武相公賜教。&rdo;
武元衡意味深長地道:&ldo;莊子云,中心之帝名混沌。四方之帝每天為其開一竅。七天之後開出七竅,而混沌死。所以道家以為萬物相生相剋,互有消長。主張無為而治。這一點核心精髓怕是與追根溯源,從蛛絲馬跡中尋求真相的探案過程相悖。玄靜若真想求仙得道,就不能再執著於人世的善惡分辨,所以才說可惜了。&rdo;
裴玄靜認真地想了想,回答:&ldo;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哪得知其故。得道成仙是講究先天稟賦的,玄靜不敢奢望這些。不過玄靜在道觀中靜修三年,倒也有些許心得,自以為對探案亦有所裨益呢。&rdo;
&ldo;哦?是什麼樣的心得?&rdo;武元衡對裴玄靜的興趣越來越大了。
&ldo;正如武相公方才所說,道家認為世界的至高形式是混沌。萬物有道,自然天成,這就是最完美的狀態。然而七竅一開,混沌就死了。換句話說,只要有人力的介入,哪怕僅僅是觀察和感知,也會破壞事物原本的和諧狀態。所以在人世間是不存在完美的。善惡均遵此法。人間既沒有至善,也沒有至惡。只要是人所做的事,就必然存在缺陷,存在瑕疵。也必然會彼此影響,互成因果。領悟了這些,在思考具體案情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找到突破處,從而豁然開朗。&rdo;
武元衡大感震驚。
倒不是裴玄靜說出了什麼太高深的見解,而是他聽見了一句話‐‐在人世間是不存在完美的。就在今天早上,在大明宮的延英殿上,皇帝恰恰也對他說了意思相近的話。
如果太完美,就不真實了。
武元衡保持著一貫的恬淡笑容,在心中默默沉澱下預感帶來的強烈衝擊,對裴度道:&ldo;中立的這位侄女果然巾幗不讓鬚眉,相當有見地。&rdo;
裴度呵呵一樂。今天他一直有些心不在焉,未曾留意到武元衡和裴玄靜對談的弦外之音。
武元衡又向案上掃了一眼,隨手拿起上面的一幅尺牘。
&ldo;玄靜對王羲之的書法有研究嗎?&rdo;
&ldo;書聖嗎?&rdo;裴玄靜沒料到話題突然轉了向,忙答道,&ldo;幼時在父親的指導下臨過智永和尚的《真草千字文》,寫得不好,研究就更談不上了。&rdo;
&ldo;我前些日子臨了一幅王右軍,自覺得意,今天特拿來贈予你叔父。玄靜也來看看,臨得如何?&rdo;
裴玄靜接過尺牘,凝神細看起來。
裴度剛想說話,武元衡以眼神將他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