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是個好人(第1/2 頁)
房間裡,三人正在交談。 王省軍的談吐令趙寒刮目相看,他粗獷的外表下,思維敏捷,引經據典,舉止大方,言語間顯露出風雅氣質。 天色發灰時,終於結束了一個多時辰的談話。 事情到這,趙寒明白過來。 “先生,還請答應王某的請求。”說完,王省軍抱拳跪地。 “王頭領,你的經歷讓趙某佩服,我河源村正好需要人手,既然你早有想法,我自當不再推辭。”趙寒說完,腦中覆盤著整個過程。 王省軍原本是天州人士,家境優越。 他本人酷愛習武,利用家中財力,遍訪天下名師,終習得一身武藝。 各州動亂時,一腔熱血加入軍中,不料軍中士官無故打壓,所行之事,皆讓王省軍看不下去。 因時常為營中不公發言站隊,得罪了士官,差點惹來殺身之禍。 家中找遍了關係,才保全性命。 被逐出軍營後,他才想起家中父母年邁,正打算收心回家,為父母盡孝。 天不遂人願,半路上就收到家書,一家上下百人,皆被權貴陷害致死。 無奈,只能孤身逃亡,到了揚州境內。 所到之處,盡是人間疾苦的景象,活不下去的普通百姓、飽受折磨的家奴和其他天涯苦命人。優越的成長環境讓他不識人間疾苦,盡心盡力幫助這些可憐之人。 為了讓這些人有個安穩的生活之所,他帶人來到大嶺坡,耕田種菜,做起了類似土匪的勾當。 做土匪過程中,除了收點歲糧,從未做過其他傷天害理之事。 變故是從大前年開始,一夥不知哪裡來的土匪,在大嶺坡的地段各村去收歲糧,王省軍氣不過,出山好一頓教訓。 這一點,成武反應過來。 也就是從大前年開始,歲糧增加了整整一倍。 打跑那夥土匪後,又不好再去各村收歲糧,只能打獵挖野菜度日。 即使這樣,那夥土匪每到收歲糧的季節都搶在大嶺坡之前,用這無賴的方式斷了大嶺坡的生活來源。 期間,那夥土匪派人來談判,想要合併大嶺坡。王省軍這才知道這夥土匪是柴湖縣城外圍青槓山上的。 大嶺坡上都是真正的苦命人,若是真與這股土匪合併,怕是沒幾天好日子過。王省軍果斷拒絕了,並再不搭理那夥土匪。 自此以後,那夥土匪只要出來興風作浪,就打著大嶺坡土匪的名號,引得百姓怨聲哀道不說,官府也連年出兵徵繳大嶺坡。 若不是大嶺坡地勢好,好幾次都差點守不住。 沒了歲糧來源,想養活大幾百號人不容易,又被青槓山土匪壞了名聲,外邊也沒什麼活可以給他們做,這兩年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悽慘。 前段時間,聽說青槓山土匪被人收拾一頓,六當家被活活砍死,只有一人逃生。 王省軍得到這個訊息後,心中痛快,親自出山打聽到此人正是趙寒。 他多次伴作附近村民進村參觀,所看所聽,皆令其震撼不已。 他原先的家中雖也做點生意,但他一心學武,並不知道生意上的事,也沒有這種頭腦。若非如此,大嶺坡也不會是如今這種境地。 回來與山上眾人說起河源村的景象時,大家都對那裡極為羨慕。 趙寒對家奴非常好,區別於所有主人,這點令王省軍十分欽佩。 後來他與山上眾人商量,要不要與趙寒商量一下,也給大嶺坡一點能吃上飽飯的活計,得到一致同意。 說到底,他與趙寒都是一路人,見不得人間疾苦,兩人的區別在於趙寒會做生意,而王省軍只是個會讀書寫字的武夫。 事不宜遲,眼看天就要降下大雪,若這個冬天再沒改觀,山上不知要凍死餓死多少人。 商量好後,王省軍帶上書信,就往河源村走去。 剛一下山,就又遇到為非作歹的青槓山土匪在追殺楊咪三人,王省軍暗中出手相助,幾人才逃過一劫。 逃走前,王省軍得知這三人正是河源村的工人。 毫不例外,這次也是打著大嶺坡土匪的名號,殺了河源村工人護衛共二十四人,搶了隊伍此行送往柴湖縣的貨物。 想到這裡,王省軍連夜趕回大嶺坡。 這等殺人越貨的惡事,趙寒必要上門報仇,青槓山打著大嶺坡的名號,被報復的自然也是大嶺坡。 他見識過重弩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