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還國禪位(第1/2 頁)
被接進宮的三十多個宗室子弟和他們的家人都破防了,本以為自家孩子有望繼承大統,這半年明裡暗裡鬥來鬥去,結果到頭來,冒出個始皇后人,要將吳朝江山拱手讓人?
這人是誰建隆帝也沒說,只叫禮部先準備起來。
因皇帝多年無子一向頗為忌憚,吳朝宗室裡掌實權任官的少之又少,平日只受俸祿供養,沒有封地食邑的,過得也就比普通百姓富裕一些,但有總比沒有好啊!
一時之間,平日無甚存在感的宗室們紛紛入宮求見皇帝,想要個說法。
只是沒有實權就意味著沒有話語權,建隆帝一句各憑本事,便將他們打發出了宮。
關於始皇后人到底是誰,朝臣眾議紛紜中,也有不少猜到是近年風頭正盛的弋江秦家,但秦家家主秦崢嶸年屆五十,只比建隆帝小几歲。
嫡系只餘一孫女兒,便是如今的御軍統領、撫遠大將軍秦儀君。
以女子之身掌兵為將,已讓人詬病許久,建隆帝應該不可能如此荒唐,還想禪位於她吧?
可是盤了一圈,最近建隆帝見過的人中,只有秦家和秦儀君“嫌疑”最大。
百官之中最先坐不住的是江叡,他曾與崔家暗通款曲之事僥倖未被查出,但因弟子朱赫的緣故,還是被牽連彈劾了幾次。
崔王兩家的謀逆重犯都問斬過一批了,皇帝卻遲遲未詰問降罪於他,這幾月也沒有召他進宮議事,彷彿忘了三公之中還有他這個太尉,這讓江叡整日輾轉反側。
他從一個農門小子走到如今地步,實在不甘沉寂,於是糾集一批清流文臣,在翌日早朝上進諫,質疑所謂始皇后人的身份真實性,力勸皇帝過繼宗室子弟承大統,以安社稷。
建隆帝斥責進諫官員為一己私慾忤逆犯上,他為國家社稷,都甘願禪讓皇位,
又說始皇后人將不日進京,到時便可知真假。
九月初十,南陽州弋江城,秦家大張旗鼓自宗祠請出上百先祖牌位及族譜,由家主秦崢嶸率侍從護送,前往京都。
將這些搬上馬車時,圍觀百姓皆看到了始皇帝及其公子扶蘇的牌位。
訊息傳至京都,百官及百姓終於確認,建隆帝口中的始皇帝后人正是弋江秦家。傳位物件,正是從小傳聞為神女轉世的秦儀君。
百姓之中,反對皇帝禪位給秦儀君的反而佔少數,大多是習慣了將女子視為附庸的男子,四處大放厥詞。
然而大局已定,這些言論紛擾阻止不了禪位大典的進行。
秦儀君小時發現的紅薯、棉花,吳朝百姓們日日吃著用著。
秦家商船在海上截殺倭寇、秦儀君收復北疆五城,讓為此受苦的邊疆百姓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實打實受了這些好處的、活生生的人,哪會不知好歹,除了個別是非不分沒有良心的。
誰做皇帝,原本同土裡刨食的百姓干係不大,此時說要換個讓他們過好日子的,當然樂意,誰還管什麼男女老少!
更別提之前城門獻俘時,親眼看見金龍降世是落在秦儀君頭頂上的百姓們將此事宣揚了出去。
這年頭神佛仙鬼的受眾還是挺多的,沒了世族和溫叔的打岔,秦家的輿論引導很順利。
禮部見識了建隆帝的堅決和新帝秦儀君的殺伐果決,更是竭盡全力,把事情辦得妥妥帖帖。
十月初一,大吳建隆帝禪位始皇后人秦儀君,吳朝傳五世,當政一百零二年而終。
女皇登基,復立秦朝,號瀛寰,盛世將至!
這是有史以來最平和的一次朝代更迭。
大典當日,三萬御軍圍守京都內外維持秩序,那些曾在朝堂上鬧事反對的臣子是重點看管物件,一旦鬧事便會被控制拖走。
除去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