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一日千里(第1/2 頁)
這次拍賣會結束,進賬白銀萬萬兩有餘,大秦國庫瞬間充盈到快要溢位來。
其中近半數為五年期食鹽售賣權所得,競價最激烈成交價最高的京都一地便拍出五百五十萬兩,由一楊姓商人競得,單這項便和從前吳朝一年的國庫總收入相近。
這楊姓商人背後成分複雜,是由京都幾大世族共同推出來的代表。縱使世族在崔王謀逆事發後夾起尾巴做人,也明知新帝對世族的態度比建隆帝更為厭惡,此時卻也按捺不住出手了。
竹鹽和玫瑰鹽的訊息一經傳出,有點眼界的人都知道其必將取代價比黃金的自貢井鹽成為鹽中頂流。
這東西掌握在皇族手中,是皇室專供,每年只根據普通食鹽的銷售量,限量“獎賞”給各地競得食鹽售賣權的商戶,不對外售賣。
無論如何,這世上都不缺有錢人,引得眾人趨之若鶩卻有市無價的東西轉手一賣其中利潤該有多恐怖!
京都豪族雲集,鹽中頂流的消費主力正是此地,鹽務這塊香甜的大餅,貪婪膽大的世族們哪怕冒著被新皇盯上的風險也要吃到嘴裡!
剛收復的北疆五城食鹽售賣權則是合而為一,不出所料由李長遠拍下,最後成交價二百八十萬兩,這價格驚呆了一眾商戶。
原本以為北疆五城的食鹽售賣權該過不了百萬是墊底的,沒想到排在了中游。
畢竟北疆五城之前是隸屬於北關州的邊城,連年戰亂不說,地盤上的百姓少且不富裕,只是和北邊的契丹西夏等部族人做生意要方便些。
但其實別的州城商戶也可以運鹽出去賣,畢竟朝廷賣出去十四份食鹽售賣權,地域保護政策只在國內。出國後便不管了,十四家有食鹽售賣權的都可以和周邊國家做交易,路上運送多費些功夫罷了。
只是拍賣時另附加一條,今後佔領的北域土地,將並與北疆五城。
看來對大秦新帝有信心,認秦儀君必會繼續往北攻伐,且能打勝仗的商戶不少!
對國庫進賬最為高興的是戶部和兵部,戶部一大職責就是管錢的不必多說,兵部是終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這麼大筆銀錢,從吳朝當政起拖欠一年多的軍餉,總該撥下了吧?
戶部尚書正是程衍嘉,他上任三年,平生第一次感受到數錢數到手抽筋、累並快樂著的感覺。
拍賣會結束之後,有所斬獲的商戶皆是滿臉喜色,排著隊交錢。
因最終成交數額巨大,很多商戶身上帶的銀票不夠。但沒關係,只要先繳納成交價的兩成作為保證金,剩餘部分一月之內補齊即可拿到拍品,但若一月之內補不齊,先上交的保證金也不會退還。
想來不會出現流拍的現象,這次拍賣的可都是香餑餑,競得的商戶就算是四處籌借,也會把錢湊齊!
更多的商戶則是一開始準備好了,像速幹墨水筆這種幾千兩便成交的,都是當場結清,然後抓緊拿著技術回去好趕快製作售賣。
全體戶部官員加班加點,算盤撥出火星子,萬萬兩總成交額中當日便收進三千多萬兩。
本用來裝現銀的大箱子,此時數不清的銀票往裡頭摞。第二日起有京都近邊的商戶押著現銀來補交,這下子原先只佔了三間屋的國庫也不夠用了,只得騰出人手去收拾規整旁邊的幾間屋子。
至於兵部的軍餉嘛,程衍嘉請示過秦儀君後大手一揮,痛痛快快給了!
兩百多萬兩而已,對原先的吳朝來說幾近掏空國庫,對剛進賬萬萬兩的大秦來說,九牛一毛!
而秦儀君有了這大筆進賬,第一件事就是——搞基建!
透過拍賣會釋出的技術大多關乎民生,朝廷又在各州大肆招工修路搭橋、建房開港等,從商戶世族手裡薅出來囤積已久的銀錢慢慢散給百姓,頓時盤活了全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