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深沉的父愛(第1/3 頁)
姜玉樓確定了第一本小說的內容後,卻突然發現不知道該如何動筆。
故事他有,思路也有,但是如何將這些東西變成文字卻讓他犯了難。這時候他才發現,寫作,尤其是寫小說和上學時候的寫作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他自己絞盡腦汁寫出來的開頭連他自己看了都覺得臉紅,更別說投稿了。
怎麼說呢,太乾巴了。
情節毫無波瀾,人物形象也不鮮明,他自己都覺得讀起來很乏味。
這樣寫下來,肯定是失敗的。
除了筆力不足外,素材不夠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將陳中實的原文一字不落地寫下來?
肯定不行,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他還沒那種過目不忘的能力。
能將原文記個七七八八,已經是老天保佑了。
不過還好,村裡的老人多,只要他肯問,老人家們還是願意將那些從清朝流傳下來的傳奇故事告訴他的。
到時候,他自信可以寫出一篇不下於原文的短篇小說來。
有了明確的目標以及可行的辦法後,姜玉樓的心總算定了下來。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在學習和幹農活之餘,蒐集到足夠多的關於李芳桂的故事,作為自己第一本小說的寫作素材。
與此同時,還需要從學校和縣裡的圖書館借些小說來看。
為的還是豐富自己的知識,也算是緊跟時代了。
接下來小半個月,姜玉樓的生活突然變得更加規律。
早晨上學的時候用來看從圖書館借的小說,中午放學後,他準時回家幹農活,之後就會抽空找村裡的老人打聽關於李芳桂的故事。
姜玉樓嘴巴甜,有禮貌,加上是讀書人,村裡的老人樂得掏空肚子,將裡面的存貨都說給他聽。
每當姜玉樓聽到新的故事,不管有沒有用,他都會掏出本子和筆,認真地將故事記錄下來。
等到天黑了下來,他才會依依不捨地回到家,囫圇吞棗般地吃點東西,然後將自己關在房子裡。
在自己的房間裡,他會將今天的收穫一一謄寫在另一個本子上。然後根據自己腦海中的大綱,簡單地列出一個故事線,將可以用到的故事填充到故事線中。
姜玉樓的這種變化很明顯,學校關係好的同學,以及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注意到了。
和他關係好的同學們則覺得姜玉樓變得沉默了許多,每天上學都是心不在焉的,好幾次班長點名,他都沒有應聲,搞得班長很沒有面子。
至於姜玉樓的父母和哥哥,也很擔心他的這種情況。
孩子變乖了,不再好高騖遠了,本來是好事情。但是轉變太大,他們又有些擔心。
別是在學校鬧了什麼事,亦或者被人欺負了?
他們老薑家幾代人本本分分的,從來沒有鬧過事。雖然是老實人,但也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受到欺負。
這天,姜玉樓採風完畢,到了家門口,看到自己這一世的父親姜建國正蹲在門檻邊抽著煙。
姜建國,一個典型的陝地老農,他的頭上戴著白頭巾,臉黑黃黑黃的,一道道的口子,像是被風割開了一般。
他的身材幹瘦,但是力氣絕對不小。
畢竟幹了幾十年農活,不同於四肢不勤的城裡人。
姜玉樓走到門前,奇怪地問道:“爸,這麼晚了,你怎麼還在門口抽菸?”
姜建國抬起頭,眉頭一皺,吱吱地吸了幾口菸袋鍋,“樓娃,你有什麼心事不要憋在心裡,就算遇到什麼難題,解決不了還有你哥,還有你爸我呢。”
那張雖然蒼老,佈滿皺紋的臉上,不難看出對小兒子的擔心。
“爸,我能碰到什麼難題,我每天干什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