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第1/2 頁)
周曜並未插手,只命人暗中照應。
等宣旨的宮人抵達壽州,正逢臘月嚴寒時候,冰天雪地裡路途難行,加之蕭令華染恙抱病,耽擱了好些天才動身回京。
除夕那夜,夫妻倆也是在途中旅舍過的。
乾明帝原是忌憚兄弟倆感情深,周晏身居太子之位,周曜又在軍中威望極盛,才借巫蠱結黨的罪名廢了太子,遷去壽州冷落。
這大半年裡,楚王深受恩寵卻毫無建樹,周曜卻能臨危受命力挽狂瀾,乾明帝再怎麼忌憚,到底有些懷念能幹的周晏。且周曜如今擺出不碰朝政的姿態,周晏又沒了太子之銜,回來後非但不會危及皇權,還能幫他處理些棘手之事。
乾明帝心思漸漸迴轉,聽著宮人奏報的行程,倒也有些想早日見到周晏。
誰知竟有人行刺?
雖說並未傷及周晏和蕭令華的性命,但如此行徑,無異於公然挑釁。
訊息報來時,乾明帝當即大怒,命人徹查此事。
賊首很快便被拿獲。
一路追查下去,絲絲縷縷的線索理出來,隱隱指向楚王和喬皇后母子。
與此同時,淮陽王府事也漸而查清。
自打回京之後,周曜一改從前桀驁張揚的姿態,明知王府裡處處都是眼線漏洞,連各自背後的主子都摸清了,卻沒在明面上動手,只拿「長史失蹤」當由頭,將此事丟給了乾明帝,欲請皇帝親自派人徹查。
換在從前,乾明帝碰見這摺子,定會斥周曜軟弱無能,連自家王府都料理不清,更不會親自為他善後。
不過這回時機微妙。周曜先是閉門抱病,後又臨危受命上了戰場,只留了個嬌滴滴的孺人守在府裡,看顧不到外頭的事。這般情形下,周曜在沙場賣命殺敵,保家衛國,背後的王府卻出了種種紕漏,他這當皇帝的撒手不管,多少有些說不過去。
遂由乾明帝親自過問,徹查長史失蹤之事。
這一查,著實讓皇帝驚詫萬分。
因淮陽王府從裡到外都被人安插了無數眼線,且這些人行事肆無忌憚、熟門熟路,分明是被安插已久,有恃無恐。
而背後之人皆不離喬氏。
亦可見,當日周曜臥病之時,楚王母子趁著他厭棄周曜兄弟二人,早就暗度陳倉,瞞著他將手伸進了淮陽王府,且暗地裡下了不少黑手。若非周曜有早年的底子在,又有親信看護著,恐怕早就遭了毒手。
這般深查下去,乾明帝幾乎驚出冷汗。
畢竟他對周曜兄弟只是忌憚,並沒打算真的取了性命斷送臂膀——經了這場戰事,他很清楚周曜在邊地徵戰的分量。
更何況,楚王在朝堂上毫無建樹,卻勾結喬家暗地裡對周曜下手,又派人行刺周晏,如此欺上瞞下,膽大妄為,分明是要用陰損手段剷除異己,為皇位鋪路。而喬公度身在相位,能調動那麼多人手,細想起來著實令人心驚!
兩樁事情撞在一起,乾明帝雷霆震怒,當即將楚王與喬皇后,連同相爺喬公度召至殿前,一通怒斥。
鐵證面前,三人的辯白極為無力。
隔日傍晚時分,深思熟慮之後,乾明帝頒出旨意,廢除喬氏皇后之位,喬公度貶官降職,從相爺跌為縣令,勒令擇日離京。
訊息一出,舉朝譁然。
第44章 養肥
自打元後戚氏過世, 喬氏便扶搖直上,極得聖寵,以至喬公度那種口蜜腹劍、居心歹毒的人居於相位, 著實令許多忠直之臣憤憤不平。如今一朝變故, 後位被奪、相爺被貶, 楚王雖還是皇子之身, 卻被奪了諸多實權,被罰閉門思過, 實是前所未有的事。
朝堂內外議論洶洶, 都在猜測喬家這是大廈將傾,先前被貶的太子有望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