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覬覦秦家產業(第1/2 頁)
縣學很快要開學的事兒傳開之後,試圖送禮走後門的不要太多,能不見的盧縣令都不見,紹師爺全都婉拒了。不得已要見的,也什麼都沒有答應。就連盧夫人最近都聲稱要吃齋唸佛,不出去應酬赴宴了。
吃齋唸佛這種事是不能拿來開玩笑的,盧夫人只得照做。
她倒是想稱病呢,但是不行,因為大家會來探病啊。
盧縣令拒絕了所有人,但沒有辦法拒絕秦老爺。
秦老爺給的太多了......
為了辦下來這個縣學,並且為將來計長久,盧縣令可謂操透了心。
劃了場地修建起來倒不難,請先生、僱人日常打理也不難,甚至他還動用關係軟磨硬纏搞到了一筆錢,加上自己和臨縣長官各掏了一部分,買下了一百畝良田放在縣學名下,用來長長久久的養著縣學。
這一套搞下來,捉襟見肘,只夠維持正常運轉,再也做不了其他的了。
盧縣令堅持拒絕募捐。
一旦接受了募捐,人家再為家裡、族裡、或者親戚裡的小輩求情求名額,給還是不給?
秦老爺不一樣。
秦老爺捐一棟藏書樓,並且再捐五萬銀子用於購書入藏書樓。
要求只是讓他的獨生子秦寧安入縣學,就此一個要求,再無其他。
盧縣令不得不為秦老爺一片拳拳愛子之心感動,答應了下來。
儘管料到縣令大人必定會通情達理答應自己的要求,塵埃落定這一刻,秦老爺依舊喜不自勝。
這事兒盧縣令也沒藏著掖著,誰要是也有秦老爺的大手筆,倒也不是不能再給個名額。
可是,誰捨得啊?
誰家的銀子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幾萬兩換一個名額?瘋了吧。
秦老爺不一樣,他那個兒子啥啥學不成,就是個貪玩的紈絝,一根獨苗,他是病急亂投醫。
大家基本上對這事兒都沒辦法有意見,那麼多銀子啊,換誰誰也無法拒絕秦老爺。
再說了,盧縣令也說了,不介意大家向秦老爺學。
這事兒許知春也聽了一耳朵:果然什麼時代拼爹都算一條出路啊。
外人沒意見,秦老爺家裡卻鬧了一場。
秦老爺的胞妹秦繡荷嫁在隔壁長水縣莫家,生了兩個兒子,長子莫天耀跟秦寧安同歲大兩個月、小兒子莫天瑞八歲。
莫家也是生意人家,不溫不火,比起秦家差了不少。
秦寧安不長進,秦繡荷被夫家攛掇,加上身為母親為兒子打算,貪念漸生,日漸旺盛,她想要自己的兒子接收孃家的產業。
丈夫說得對,她也是秦家的血脈,秦家產業她本來就有份不是嗎?秦寧安如果有本事也就算了,但顯而易見是個草包,既然如此,那麼她的兒子來接收秦家的祖業又有什麼不對?
不然難道任由自家的產業毀在秦寧安那個草包手裡嗎?
如此的話,即便大哥大嫂百年之後,也對不起秦家的列祖列宗啊。
所以,自己這麼做,完全是為了秦家著想、是為大哥大嫂分憂。
她全忘了,她出嫁的時候帶了多大的一筆嫁妝,也全忘了秦家之所以有今天,都是大哥苦心經營幾十年的結果。
她只知道,她好心好意介紹了人給大哥用,大哥都不用,一點也不給她面子,更是暗暗恨上了大嫂,認定都是大嫂背地裡挑唆的。
秦繡荷當然不會放棄,這兩年回孃家回得愈發頻繁,每次都帶著兩個兒子回來住上老長一段時間,有機會就誇自己的兒子、同時貶低嘲笑秦寧安笨蛋。
打壓秦寧安的同時,她試圖以此來證明秦寧安沒有本事接手家業,自己的兒子才堪當大任。
三歲看老嘛不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