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佔領曲阿(第1/3 頁)
孫策出發前往歷陽,與吳景會合。
一路上,竟不斷有人投奔孫策。
孫翊就問:“為什麼我們回到壽春時,大家都散了,如今去幹一場不知生死的仗,卻又來了這麼多人跟隨?”
孫權看著這不斷壯大的隊伍,若有所思。
只有張昭一針見血:“袁公路強弩之末。人心向背,伯符可是明白矣?”
經過廬江一戰,他吸取了教訓。對待沿途百姓,他採取仁政,而對待軍隊十分的嚴格。
他對於這些前來投奔他的人,豁達且開朗,知人善任。
等到孫策趕到吳景的駐地時,孫策周圍已經發展到了五六千人。
孫策的母親妹妹,已經由吳景秘密派人保護,從曲阿搬到了歷陽。
孫策和吳景孫賁一旦合兵,再加上近處還有周瑜率兵鎮守丹陽,渡江曲阿,勢如破竹,竟無人敢與他交鋒。不出所料,劉繇被打敗,灰溜溜地逃跑。
孫策佔領了曲阿丹徒一帶。
他的力量也越來越大,身邊有孫權孫翊兩個親兄弟,張昭、張紘等謀士,呂蒙呂範蔣欽周泰淩統凌操等勇士效忠於他。
喬菁菁拒絕袁術和曹操的重金聘請的訊息,就是在那個時候傳來。
孫策到了這個時候,也算是小有所成。
他當然記得,他離開廬江時,那種明明打了勝仗,卻不得不夾著尾巴離開的那種狼狽。他當然也記得那個活潑靈動美到了他心坎兒上的女子。
那個女子那一日坐在他身旁,為他畫出了許多生動的小畫,怎麼樣採桑養蠶,養雞養鴨,打理魚塘。
不可否認,他離開廬江的這些日子裡,的確是想念她的。
身邊的這些人,他的親弟弟們,自是不必說。跟隨他出生入死,毫無怨言,他兒時的好友周公瑾更是帶著他的將士們與他一起衝鋒陷陣,甚至衝在前頭,有了功勞絲毫不取。
他身邊的謀士,比如張昭,除了在喬菁菁這件事情上張昭表現的太不尋常之外,其餘真是為他考慮和打算。
包括遠在吳郡的朱治等人。
朱治是孫策父親的老部下,如今人在吳郡的朱治。朱治曾權孫策離開袁術,袁術德政不立。
朱治認為袁術驕奢淫逸,虛有其表,只是因為四世三公的家世門楣,給他帶來了太多的聲望,而袁術本人卻沒有那麼足夠的能力以及遠見,沒有那麼高的道德修養。
所以,袁術註定成不了大事。
朱治說,袁術答應過的話,都能夠食言,這樣的人不值得長期跟隨。
孫策應該佔有自己的地盤,趁機收取江東以自力更生。
再加上孫策的舅父和堂兄孫賁等都在江東一帶,都是自己人,孫策趁此大敗劉繇之機,佔據江東這一片地帶。
朱志的見解極有眼光。
孫策如今也較之前更為成熟,他並不只是打打殺殺而已。
孫策很認真的考慮過朱治的意見後,把朱治的見解拿出來與兄弟部下們討論。
然後英雄所見略同,大家都願意為這個目標而努力。
像喪家之犬一樣,向袁術搖尾乞憐的日子,實在是過夠了。
等孫策趕走劉繇的訊息傳到壽春,袁術大為震驚。
沒想到這小子這麼猛。
袁術並趕緊向漢獻帝上表,奏請孫策為殄寇將軍,給他加官進爵。
另一則,袁術絕不可能忘記周瑜在這中間的重要作用。他只輕輕一次詔令,將周瑜之從父周尚從丹陽太守的位置上撤下來,把周尚和周瑜召回壽春,並且派他自己的弟弟袁胤去丹陽當太守。
袁術的做法,孫策一下子看明白了。
這不是防著他在江東擴張勢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