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第1/2 頁)
日軍本來決定在九一七晚上炸壞北大營邊上的鐵路,製造發動戰爭的藉口。但是,為了使破壞後的鐵路能立即修復,以免影響接下來佔領東北軍事行動的運輸,所以,他們命令河本在行動中要注意,對鐵路的破壞不能太大。小野次郎提出,萬一鐵路爆炸後,火車沒出軌,東北軍又不來看,怎麼證明是東北軍乾的?儘管別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但他們還是設了一個補充方案,就是找幾個中國人的屍體,穿上東北軍的軍裝,還找了幾支東北軍常用的步槍。為此,抓了幾個中國農民,讓他們穿上找來的東北軍軍裝,然後殺死。
隨便殺幾個中國人,在日噴軍國主義者眼裡,不算什麼事情,但要找軍裝和槍,還是要花點時間的。這些準備工作,使行動計劃推遲了一天。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晚上,日噴關東軍的南滿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隊隊附河本末守中尉,帶領著六位全副武裝的部屬,前往北大營附近的鐵路。在他們的揹包之中,還夾帶著炸藥、引信以及野戰電話機。在中國東北的九月夜間,已經是有著秋涼的寒意,但是對於這些出巡的關東軍而言,心裡則是充滿了膨脹的殺機,他們知道他們準備要破壞鐵路,造成關東軍攻擊中國軍隊的藉口。假如中國的部隊要想阻止他們的行動,他們將格殺勿論。
他們也許沒有想到,他們所準備進行的鐵路小小破壞行動,竟然是引爆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戰爭浩劫的最初導火線。
日噴人把這個事件稱之為&ldo;滿洲事變&rdo;,表示這只是涉及&ldo;滿州&rdo;的事件,而後來的&ldo;七。七&rdo;事變才稱為&ldo;中國事變&rdo;。但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這九一八事件應該稱之為日噴侵華事件。
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發生在一個連正式名字都沒有的地方,最靠近的地方,地名叫做柳條湖。這兒的鐵路是在平地上鋪設的,但是在日噴記者發出事件的新聞號外時,擅自命名這地點為&ldo;柳條溝&rdo;,也有命名為&ldo;柳條橋&rdo;。
而將這個無名地方,硬加上&ldo;溝&rdo;或&ldo;橋&rdo;的原因,是暗示被破壞的地方是一座鐵路橋樑或涵洞,因此這個破壞鐵路的行動,對於日噴所管理的南滿鐵路運輸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脅,所以關東軍不得不為護路而戰。看看日噴人的臉皮,已經厚到無形了吧?
於是,這個引爆中日大戰前因的歷史事件發生地點,明明是平地的現場,就被造謠成性的日噴軍國主義者,最終無中生有地誤稱為&ldo;柳條溝&rdo;了。
而出身工兵懂得爆破的河本中尉,被事件計劃的關東軍奉天特務機關輔助官花谷正少佐,特別被選為執行這個任務的領導者。
關東軍經過完整的參謀作業和多次的沙盤推演,早已經完成全面進攻中國東北的所有作戰細部計劃,而且關東軍進行日以繼夜的反覆實兵演習,使得不斷的槍炮聲,已經的成為東北軍民日夜都最為熟悉的噪音。
同時,在瀋陽北大營附近的日軍南滿鐵路守備中隊,已經由川島隊長下令,進行夜間出擊演習,地點正在離北大營不遠的文官屯附近,而川島也非常的清楚,部隊的演習只是一個軍事活動的藉口,而日軍真正的目的是,等待爆炸的訊號出現,就開始對北大營的東北軍發動攻擊。
九月十八日晚上十點,河本中尉在離中國駐軍的北大營不到八百公尺的地方,下令部屬在南滿鐵路的鐵軌上,開始佈置炸藥。因為隨後關東軍的整個攻佔南滿的軍事調動,還要使用這條鐵路做為運兵的主要工具。
河本認為,鐵路炸了後又要搶修,當然是破壞得少一點好。鐵路往往有一點破壞就能造成出軌的。也許只要造成重大的聲光效果,這個爆炸的聲響就能引起北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