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第2/2 頁)
圍,突圍後僅餘隨從十餘人赴南京。手下闞培林、張在中、殷愛棠、劉醒吾等突圍至來安水口鎮,被陳調元尾追擒獲,四人慘遭活埋於水口鎮。
王亞樵因此痛恨陳,要為手下報仇。
亞樵前期十多年革命活動,歷經六次通緝,始終不渝其志。
王亞樵的品質二是:正直為公,不為私利。
王亞樵突圍至南京,正值蔣中才背叛革命,所謂&ldo;定都南京&rdo;,成立&ldo;國民政府&rdo;,內定王亞樵出任津浦路護路司令。如果是一個為自己的利益而革命的人,這樣也算混個一官半職的了。
但王亞樵竟在&ldo;奠都典禮&rdo;大會上發言,反對屠殺勞動黨,反對蔣中才。
蔣下令逮捕王,王亞樵再次過上逃亡生涯。
王亞樵的第三品質特點是:對手下極好,親如兄弟。
在他逃亡生涯期間,仍謀劃殺陳調元,為弟兄們報仇,儘管這個時候陳調元已經投靠了蔣中才,而且帶有重兵。
王亞樵於1928年秋,探悉陳調元將到南京梅溪山莊午餐,乃由宣濟民、吳鴻泰、王幹廷、牛安如、劉德才等前往動手,但陳調元不在,宣濟民等殺陳不得,當場擊斃幫助陳做壞事的張秋白。
一九二九年前後,各派反蔣興起,王樂平(同盟會員)、王亞樵等聯合反蔣。他們聯絡方振武、石友三,餘立奎及其舊部第四獨立旅旅長彭建國起義,後人稱之為&ldo;民國十八年三路軍討蔣&rdo;。
不料王樂平的秘書趙鐵橋叛變告密,蔣中才聞訊,首先將方振武騙至南京扣押,再派兵至常州圍攻餘立奎、彭建國,事出意外,餘立奎戰敗被俘,與方振武同關押於陸軍監獄。彭建國逃滬。石友三無方振武后援力戰,不利逃脫。三路軍討蔣宣告失敗。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