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陌生來電(第2/4 頁)
視臺或者影片網站找上門來買版權,沈佳音倒是爽快地同意了,而且價格還很優惠。畢竟播放的渠道越多,影響力就越大。
總而言之,《赤月》的成績確實不錯,但沈佳音沒有忘記,她寫這個故事的初衷,所以一直在謹慎引導網上的風向。
在這樣的雙管齊下之下,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對那段慘痛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知道勝利並不像那些神劇裡演的那樣來得輕而易舉,而是屍山血海裡拼出來的。
作為華夏兒女,你可以不夠優秀,可以一生平凡,但你應該銘記國家的仇恨、民族的恥辱!
作為小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吐槽,可以委屈,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你得跟她一起同仇敵概,因為有國才有家!
就像一位媽媽寫的那樣:
對於那段黑暗的歷史,大家的理解只停留在史書上那隻言片語,或是英雄故事裡那寥寥無幾的篇幅。
與此相關的電視劇拍了很多,雖然也有關於鬼子、特務如何慘無人道的內容,但因為過於神化了我軍甚至是老百姓的戰鬥能力,以至於給人一種勝利來得輕而易舉的錯覺。
俗話說得好,來得太過容易的東西,往往是不被珍惜的。
所以,想要華夏兒女銘記國恥熱愛祖國,光靠這些是不夠的。得讓他們知道,勝利來之不易;得讓他們知道,即便今天,我們依然處在群狼環伺的困境之中;得讓他們知道,有國才有家......
要知道,你所有的不滿,所有的怨言,都建立在你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能吃得飽穿得暖,否則活著都成了奢侈,你還有什麼心思說三道四找茬挑刺?
作為一名資深小說迷,我很少看有關那個年代的作品,因為在當今小說市場,這類作品本身就很小眾,寫的人少,寫得好的更是屈指可數。
《赤月》這個書名太過冷門,要不是它簡介寫得不錯,只怕早就石沉大海了。
而我關注它,是閨蜜推薦的。跟我不一樣,她特別喜歡那個年代的愛情故事,說是有種別樣的悽美浪漫。為此,我經常笑話她心理扭曲。
我是帶著懷疑去讀這本書的,結果一開始就停不下來了。真正吸引我的,不是沈明月和肖曜日的愛情故事,而恰恰是關於國家的民族的仇恨部分。
驕陽似火沒有刻意醜化敵人,也沒有刻意美化自己人,更沒有刻意煽情,她只是將故事娓娓道來,是非曲直、家國情仇都由讀者心中那桿秤去稱量。
全文讀下來,我經常哭成狗,還一度懷疑這個作者是否就是那個年代的人,不然為什麼對那個時代如此瞭解,講出來的故事也讓人如身臨其境一般?
比如老百姓餓得只能啃樹皮吃樹葉這個情節,她就寫得特別詳細,什麼樹皮\/樹葉可以吃,剝\/摘下來之後如何處理......
我特地拿這個去問過我太奶奶,她已經將近百歲高齡了,但腦子還很清楚,是真的啃過樹皮吃過樹葉的人。她告訴我,驕陽似火寫的這些都是真的。她還告訴我,小說裡出現的那些看似作者自編的地名,當年都是有的。
我想,驕陽似火小時候肯定沒少聽家裡的長輩講述那個年代的故事吧。極有可能,她家長輩也曾經是浴血奮戰的先烈中的一員,家風淵源,所以才能養出這樣三觀端正的孩子。
得知《赤月》要拍電視劇,我是抗拒的,我太害怕它一搬上熒屏就變成另一部神劇了。但聽說投資者和編劇都是作者本人,我又覺得沒有人會傻得自砸招牌,但總歸還是擔心。
等待電視劇上映的日子裡,我還試圖把我兒子拉過來讀原作,可惜我兒子是個學渣,說只要一看文字頭就疼。偏偏《赤月》的故事太過於嚴肅,他更是興趣缺缺。我又當睡前故事給他讀,結果他秒睡,簡直氣死為娘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