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酒樓雅聚,詩友相逢(第2/4 頁)
種精緻的小菜和點心。客人們有的在高談闊論,有的在輕聲細語,有的在開懷大笑,整個酒樓充滿了熱鬧而溫馨的氛圍。小二眼疾手快,立刻熱情地迎了上來,臉上堆滿了笑容,點頭哈腰地說道:“二位客官,裡邊請。請問是雅間還是大堂?”李白大手一揮,說道:“找個靠窗的好位置,我們要在這兒好好欣賞欣賞這長安的新春美景。”小二連忙應道:“好嘞,二位客官請跟我來。”說著,便領著他們來到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
兩人剛剛坐下,小二就遞上了選單。李白接過選單,隨意地翻了幾頁,然後大手一揮,說道:“小二,把你們店裡的招牌菜都上來,再拿兩壺你們這兒最好的美酒。今日我要與李大人一醉方休!”小二連忙點頭,說道:“好嘞,二位客官稍等,酒菜馬上就來。”不一會兒,酒菜便陸續上桌。盤中的菜餚色澤鮮豔,香氣撲鼻,讓人看了就垂涎欲滴。李白端起酒杯,對著李庚說道:“李大人,來,乾了這杯!祝我們在新的一年裡,萬事順遂,平安喜樂!”李庚也端起酒杯,與李白碰杯,仰頭一飲而盡。酒液入喉,辛辣中帶著醇厚,一股暖流瞬間傳遍全身,讓人回味無窮。
,!
兩人一邊喝酒,一邊暢談著詩詞、人生和理想。李白的言辭幽默風趣,妙語連珠,他時而引經據典,講述著古代文人墨客的趣事;時而即興創作,吟誦出一首首優美的詩篇,逗得李庚哈哈大笑。李庚也分享了自己在官場中的種種經歷和感悟,從朝堂上的勾心鬥角到民間的百姓疾苦,他娓娓道來,讓李白聽得津津有味。李白不時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他的觀點獨特而深刻,常常讓李庚眼前一亮。兩人越聊越投機,彷彿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就在兩人聊得正酣時,酒樓的門口走進來一個人。此人身材高大挺拔,比一般人高出一頭有餘,身姿筆直,猶如一棵蒼松。他的面容英俊,輪廓分明,面板白皙,透著一股儒雅之氣。他身著一襲融合了大唐元素的東瀛服飾,長袍的顏色是深沉的藏藍色,上面繡著精美的金色花紋,花紋的圖案既有東瀛傳統的波浪紋,又有大唐的雲紋和牡丹紋,兩種風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顯得別具一格。頭戴一頂精緻的帽子,帽子的形狀類似於大唐的幞頭,但又在細節處保留了東瀛的特色,帽簷上裝飾著幾顆小巧的寶石,在燈光的映照下閃爍著五彩的光芒。他的眼神中透著從容與自信,環顧四周,似乎在尋找著什麼。李庚和李白都注意到了他,不禁多看了幾眼。
李白看到晁衡,臉上立刻露出了驚喜的笑容,他猛地站起身來,熱情地招呼道:“晁衡兄,真是巧啊!許久不見,你風采依舊。快請坐!”說著,便拉著晁衡坐下。李庚則一臉疑惑,心中暗自思忖:“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但一時又想不起來在哪裡聽過。”不過,他還是禮貌地起身,微笑著說道:“晁衡兄,幸會幸會。快請坐。”
晁衡感激地坐下,與李庚和李白一起舉杯共飲。晁衡感慨地說道:“我來長安多年,大唐的文化早已融入我的生活。這裡的詩詞、書法、繪畫,每一樣都讓我如痴如醉。我常常與大唐的文人雅士交流,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今日能與二位如此優秀的詩人相聚,我深感榮幸。”
李白笑著說道:“晁衡兄,你太謙虛了。你的詩詞才華在長安文人圈裡可是有口皆碑的。記得有一次詩會,你所作的那首《望月思鄉》,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讓在場的眾人都讚不絕口。我們許久沒聚,今日可要好好聊聊。”李庚在一旁聽著,心中不禁對晁衡產生了好奇,便開口問道:“晁衡兄,聽李公子所言,你在詩詞創作上頗有造詣。不知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下你的創作心得?”
晁衡謙虛地擺擺手,臉上露出一絲羞澀的笑容,說道:“李大人過獎了。我在詩詞創作上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一直在向各位前輩學習。我覺得大唐的詩詞意境深遠,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