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2/2 頁)
一逃,他們就追,一直不斷地用標槍投射它們。而印度部隊卻與此相反:他們夾雜在大象之間往後退,正在受到大象更大的傷害。
見此情景,亞歷山大命令騎兵包圍敵人,號令步兵重整方陣,把他們的盾牌連線起來作為活動堡壘壓向敵人。
波羅斯的軍隊開始四散逃命。亞歷山大留在河西的軍隊此時才渡過河來,被派遣追趕波羅斯的敗兵。據阿里安記載,印度人在戰鬥中傷亡慘重,步兵死亡近20000 人,騎兵約3000名,戰車全部被毀,所有倖存的大象全部被俘。波羅斯王有兩個兒子也陣亡在戰場上。他本人騎在戰象上勇猛作戰,直到他受傷而變得衰弱無力的時候,他的象表現出了驚人的聰明和對主人的關心。當主人能作戰的時候,它保護他使不受進攻的敵人的傷害,把敵人打回去,但是當它覺得主人因多處受傷而準備下來時,它就小心謹慎地臥在地上,讓主人下來,並用鼻子拔出波羅斯王身上所中的標槍。
當波羅斯王負傷九處被俘而被解到亞歷山大面前時,他傲然要求像對待一個國王那樣接待他。可是他最終被勸投降,接受了亞歷山大的恩賜。亞歷山大決心讓波羅斯王成為自己的同盟者,對待他非常寬大,不但留給波羅斯王自己的王國,而且讓給他一大塊被征服的土地。
希達斯皮斯河會戰的最顯著特點是象戰。戰象高大勇猛,如果使用得當,戰術得法,會在戰場上發揮出巨大的威力。而波羅斯象戰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消極防禦和部署失當造成的。波羅斯所布陣法,面對機動靈活、積極進攻的西方軍隊,不但沒有發揮出威力,反而處於被動捱打的地位。大象的威力在馬其頓弓箭手、投槍手的打擊下喪失了,並使夾雜在象群中間的印度步兵(這也是部署上的失策)和撤退到象群後面的騎兵慘遭踐踏,處於自相殘殺的境地。從波羅斯的失敗,印度人吸取了教訓,從此以後,布陣戰法一般不再採用,逐漸被機動靈活的戰術所取代。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