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十八亭後(第1/3 頁)
第二段話結束,李牧搖頭笑了笑。
這宣紙上明顯寫的是師兄弟們四個人的故事,只不過不知道放在這裡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細雨輕飄,竹亭裡的青衣少年看向了宣紙上第三段話。
第三種字跡很飄逸灑脫,筆觸輕佻,通篇看上去像是一幅畫一樣。
【入門的第一天,大師兄問我有沒有什麼問題想問他。
我想了想,就隨口問了他一句什麼時候能開飯,宗門裡的飯菜怎麼樣。
大師兄沉默了許久,看向我的目光裡依稀多出了幾絲欣賞和嫌棄。
後來我又問他憑什麼他是大師兄,我生來就不喜歡排在別人下面。
大師兄揍了我一頓。
嘖,我打不過他。】
第三段話結束的乾淨利落,甚至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李牧嘴角抽了抽,默默無語的看向了第四段話。
【山裡來了三個二逼,師傅說他們是我以後的師弟。
我討厭師弟。】
竹亭裡安靜了許久,李牧也輕輕的放下了手裡的宣紙。
他能看得出來,這宣紙上的四段話其實來自師兄弟四個人。而且是從小到大排列,留下第一段話的是最小的師弟,最後一句話是那個大師兄寫下的。
但李牧不知道這幾段話到底有什麼意義,也不知道這個竹亭到底出了什麼考題。
“有點奇怪,但倒也沒什麼差別。”
李牧搖了搖頭,然後無聲無息的走出了竹亭。
他一個人站在濃厚欲滴的白霧之中,慢慢的眯起眼睛,有些愜意的感受著自己的神識被霧氣一縷縷的吞食。
其實這片竹林和考核本就不是最吸引李牧的東西。
盛唐四大家也好,傳聞中的杜首輔也好,對李牧來說其實都沒什麼意義。只要他沒辦法修行,所有的資源和功法都沒什麼意義。
李牧最在意的東西從一開始就是遍佈在這片竹林裡的霧氣。
這霧氣,可能是救命的東西。
李牧其實並不清楚這白色的霧氣是什麼來頭,卻能清楚的感受到,在竹林中瀰漫而開的白色霧氣裡似乎藏匿著什麼東西。它像是一種無影無形的幼蟲,懸浮於霧氣之中,悄無聲息的吞食著行人的神識。
對於普通的參與者來說,這白色霧氣應該就是考核的關鍵,它在每時每刻消耗著考生的神念。而在白石小路上穿行的考生們,要一邊忍受著白霧的侵蝕一邊尋找竹亭,答題過關。
但李牧卻和普通的考生不同,就像此前所提到的——他有病,神念方面的疾病。
自從三年前,他第一次入宮時便察覺到了自己識海的異常。
如果是普通人的識海是一片平靜的死水,那麼李牧的識海就可以被看做一湖不斷翻湧的池塘。而且在識海的深處,某個李牧察覺不到的地方,似乎還有著一個不斷向外湧出泉水的泉眼,使得李牧的神識無時無刻的都在增長。
水滿則溢,但識海卻更像是一個封閉的容器,當沒有手段擴充容器的邊界的時候,那日益龐大的神識,便越來越成為了識海的負擔。
李牧沒有辦法,只得從宮廷的學堂裡尋找消磨神識的方法。起初的時候,李牧嘗試著尋找一些能夠消耗神唸的手段,比如說沒日沒夜的翻讀古籍,以消磨自己的精神狀態。
這是一種很愚鈍卻也很有效的手段,只是有些折磨李牧自己的身體。也是那時候,宮廷內的書院子弟們漸漸注意到了他這樣一個古怪的書痴,晝夜不懈,每天捧著本厚重的書籍,臉色蒼白毫無血色。
但大約就這樣過了小半年後,李牧卻發現,閱讀書籍所帶來的的神念消耗已經漸漸跟不上了泉眼湧出的數量,於是他開始尋找一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