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苦與樂(第1/2 頁)
看著自己面前的女子,也僅僅剛過了及笄之年而已,可對於成婚一事卻看的很是透徹。
若是自己的父母親當初也這般看得透徹,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感情,那自己是否也能如尋常人家的孩兒一般得到父母親的關愛,不至於現下這般對成婚一事沒來由的感到恐懼。
周子墨自小在外祖父的教養下長大,他的母親對他就像是不得不完成的某個任務般,沒有尋常母親對自己孩兒的喜歡、關愛。
時不時也能感受到來自母親的噓寒問暖,可是那份關心卻讓他感到疏離、陌生。
外祖父時常教育他:‘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所以他也儘量讓自己做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可他實是不解,後來有一天他再問祖父:“人非無情物,何來瀟灑?”
外祖父只搖頭嘆息道:“有欲皆苦,無欲則剛。”
外祖父會語重心長的跟他說:“人生的苦與樂,榮與辱有時是很微妙的,微妙到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對人生的苦與樂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苦樂在我。你又怎知你父母這般相處是苦不是樂呢?”
可他還是會天真的說:“可我只感覺到苦不知何為樂,母親不喜我,我從未見過父親。像其他孩童那樣有父母親陪伴著長大,擁有父母親給予的關愛是不是樂呢?”
那時他正值齠齔之齡,外祖父第一次帶他去見了自己的父親。
他見到了那個自己想象了無數遍的男人,男人生的偉岸,對自己也很好。可他卻從未聽他提過自己母親,好像沒有這麼個人一般。
他心裡有點失落,在外祖父的教育下他那時已小有盛名,卻從未聽到過一句來自父母親的讚賞。
因為心裡渴求雙親的重視,他經常往返於兩地間,直到多年以後心裡的那份渴求慢慢被埋藏,也漸漸對親事感到恐懼。
如父母這般的姻親他寧可不要,也不想自己的後人像自己一樣受此煩擾。
而多年以後他好像真的做到了‘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而眼前這位小姑娘的想法竟意外與自己的契合,而且還看的比自己通透。
這是尋常女子達不到的境界,倒讓自己有幾分驚喜,還有一種幸得遇知己的感覺。
“常言道在家從父、出嫁從夫,世間大多女子對姻親一事多有自己的見解,可大多卻常常忽略了情誼一事。如文小姐這般見解獨到的實是少有,倒讓我有一種偶得遇知己相見恨晚的感覺。”
沒想到在二十一世紀人人都認可的理念想法到了這裡就是獨到的見解了,還能讓‘上京雙璧’之一的周公子有如此高的評價,這倒是意料之外的事。
“能得‘上京雙璧’之一的周公子如此高的評價,當真讓我受寵若驚。既然有得遇知己相見恨晚的感覺,那我們便做朋友如何?俗話說買賣不成仁義在,多個朋友還多條路呢!”
這想法倒是發自內心的,能與‘雙璧’之一的周公子做朋友算不算多了個外掛?
文曉棠一臉真誠的看著周子墨,就期待著對方應下來了。
周子墨一時沒跟上文曉棠的腦回路,反應過來看到對方期待的樣子,笑著搖了搖頭應下來:“沒想到文小姐如此爽快,那周某便交文小姐這個朋友了,往後請文小姐多多指教。”
倒了兩杯茶水遞給文曉棠一杯,倆人執茶杯輕輕一碰一飲而盡。
文曉棠歡快開口:“好說好說,但周公子之才華要指教也是你指教別人啊!誰敢在你面前班門弄斧那就是自不量力了。”
周子墨聞言只笑了笑,繼續飲著手裡的茶。
想到了什麼文曉棠開口道:“既然是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