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廬江太守(第1/2 頁)
並且陸康也對鄭寶示好,表示他可以隨意委任一個人為六安縣縣令。
這段時間廬江太守陸康確實忙得不可開交,江夏郡黃穰起義,他被派往前線,沒想到這是一場曠日持久戰,長達一年的時間裡,他盡次作戰卻沒有獲得最終的勝利。
鄭寶儘管買官鬻爵讓世人不恥,但是交好自己的鄰居穩定邊界,這是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
……
鄭寶把眾人全部都叫在了一起,他還顧四周,張多、郭嘉、周泰、凌操、典韋、周倉、裴元紹、許乾、張多等人緊緊環繞,他非常滿意的對眾人說道:“現在廬江太守陸康已經不追究我們傷害六安縣縣令的事情,並且讓我可以委任一位縣令,明顯是在對我們示好,我思前想後,決定還是讓張多來擔任六安縣縣令,保證加強百姓的安居樂業,並且替我守住袒宅,其他的人和我一起前往豫章任職。”
“多謝大哥信任!”張多沒想到大哥最終把這個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了自己。
其他的人自然不會多說什麼,留在這裡當現在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到豫章郡會有更多的機會等待著他們,所以眾人並沒有什麼怨言。
現在自己只有一千五百人馬,所以還是要自己親自統帥,許乾、裴元紹、凌操三個先被鄭寶委任為屯長,等以後兵馬擴充之後再對其他人進行任職,當然他們的待遇都是屯長,只不過沒有掌握實際的兵權。
他的父母本想繼續留在六安縣,但是他堅決不同意。廬江郡雖然和豫章郡是緊挨著的,但是六安縣卻地處於廬江郡的北部,萬一發生什麼事情,他在豫章也是鞭長莫及。再加上豫章郡地廣人稀,相互往來傳遞訊息也是非常不方便,所以他堅決反對。
好在說明了事情之後,父母也都對此表示非常理解,當然他的妹妹得知要去豫章是最開心不過的了,一家人連夜收拾。
……
六月初九,鄭寶一行正式從六安縣出發前往豫章郡。
在臨別之際,張多也趕過來送行,他一輩子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真的當了官府的縣令,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鄭寶在臨別之際,千叮嚀萬囑咐,讓張多一定要守好六安縣。他已經把六安縣當做以後入駐廬江郡的一個釘子,至於以後起多大作用,就要看張多這一段時間的努力了。
豫章郡的郡治在南昌,領二十一縣:南昌、餘汗、鄱陽、鄖陽、海昏、歷陵、柴桑、彭澤、艾縣、建昌、建城、新淦、宜春、平都、石陽、廬陵、臨汝、南城、雩都、贛縣、南野。
並且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口都集中在豫章郡的北部,南部則有大量的山越人出沒,經常和當地的官府勾結,劫掠當地的老百姓。
鄭寶這次走馬上任,帶領了一千五百多人的兵馬,再加上家眷和隨從,人馬不下於五千人。一路上浩浩蕩蕩的場面讓當地人震驚,當他們到達了兩郡交界之處,正好是桑柴縣。
柴桑,可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地方,在這裡周瑜經常訓練水師,所以才能在之後的赤壁大戰之中擊敗曹軍。
鄭寶對於這塊地方非常眼饞,可是現在他沒有足夠的資金去發展水師,目前這個計劃也只能被擱淺。
柴桑縣令聽聞新上任的豫章太守路過,連忙出城迎接。鄭寶沒有興師動眾,而是討要了一些糧草,就繼續南下前往郡治南昌。
在一路上看見到老百姓衣不蔽體,鄭寶心裡十分痛苦,在二十一世紀他看到的周圍的人起碼可以吃飽飯,穿的也比較得體,沒想到當今老百姓竟然日子過得如此之苦,這讓他切身的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
他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如違此誓,天打五雷轟!
斷斷續續走了半個月的路程,才終於到達了豫章的郡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