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第1/2 頁)
張自忠部與絕對優勢的日軍血戰數晝夜、予敵重創,但始終未能突出重圍。
5月16日。
張自忠左臂中彈受傷,仍鎮定自若地指揮部隊作戰。戰至下午兩時許,張自忠身中數彈,壯烈殉國!
隨張自忠作戰的全體將士,亦在南瓜店十里長山,全部戰死。
重慶。
天低雲暗,苦雨瀟瀟滯,山城在雨霧中靜靜地淌淚。
巍峨的朝天門碼頭,站滿了自動前來迎櫬祭悼張自忠上將遺體的各界群眾,蔣介石一身戎裝,佇立在滔滔的大江邊,他的身後。肅立著重慶國民政府的&ldo;文武百官&rdo;。
江水的浪濤聲,彷彿成了萬民悲悼張將軍的哭聲;
從天而降的雨絲,似乎是神州人民哀悼張將軍的淚水!
迷茫的江面,船影點點,長長的汽笛聲,像是呼喚?!表達了對張將軍深切的悼念。
民族的優秀兒子張自忠回來了!他的遺體和忠魂一起從前線歸來了!
朝天門碼頭,大江兩岸,傳來千千萬萬人的哭泣聲!
蔣介石凝視著緩緩而來的江輪,緩慢地抬起右手,向大江,向張將軍忠魂致以莊嚴的軍禮!
國民政府為張自忠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全國各地都舉行了追悼和公祭儀式。
張上將是一方面的統帥,他的殉國,影響之大,決非他人可比……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我國抗戰軍人之魂!
1940年5月下旬。
第五戰區的戰況更加嚴重了。
佔領了棗陽地區的日軍,以第39、第3兩個師團,於5月31日下午,在強大炮火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轟擊後,由襄陽南面強渡襄河,突破了第五戰區的襄河西岸防線。幾天之內,日軍接連攻陷襄陽、宜城、南漳、荊門、遠安等地,從北面向四川門戶宜昌撲來。
6月初旬。
日軍第40、第13兩師團,池田支隊、漢水支隊等部組成南路大軍,在沙洋南北地區強渡漢水,連下沙市、江陵、十里舖等地,馬不停蹄地向宜昌猛進。
南路日軍的戰略企圖是:切斷宜昌地區中國軍隊主力的退路,配合北路日軍,進攻宜昌。
宜昌外圍防線,已被日軍撞開、沖亂。宜昌守軍正處於被各個擊破和節節敗退之中。
宜昌扼川江門戶,是戰時首都重慶和西南大後方的咽喉所在。宜昌的得失影響甚大。日軍向宜昌南北夾擊猛進,對重慶統帥部震動很大。大後方民心浮動,謠言四起,紛紛傳言日軍將進攻四川內地了。
6月3日。
蔣介石急令陳誠趕往前線,組建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全權指揮宜昌保衛戰。
陳誠打點行裝準備出發。蔣委員長侍從室主任張治中將軍與陳過從甚密,將其拉在一邊,搖頭嘆道:&ldo;五戰區敗了,宜昌必失無疑,你卻現在去守宜昌,太老實了,這是任何人都不願去的。&rdo;
陳誠亦感到情況不妙,但他對蔣介石唯命是從,故以苦笑謝過張將軍的好意提醒,強打精神掛帥出征。
6月4日。
陳誠風風火火趕到宜昌,在郭仟的江防軍司令部所在地三鬥坪設立了右兵團指揮部。此時,他面對的已是一個被打得七零八落的爛攤子,宜昌的兵力亦甚空虛。
原來,擔任宜昌地區江防任務的主要是郭仟的江防軍(三個軍)。蔣介石曾有令在先,沒有軍委會最高統帥的命令,任何人也無權調動江防軍一兵一卒。。但是,當6月1日北路日軍攻陷襄陽時,李宗仁覺得兵力不夠用,便嚴令江防軍主力第94軍北上,向京山、隨縣、棗陽之敵側後迂迴襲擊,以解襄陽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