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好像踢到鐵板了(第1/4 頁)
與方家客廳此時豐沛的感情流動不同,此時愛軍一行人都很冷靜,彷彿零下15攝氏度的深冬,剛出鍋的油炸花生米“滋”一下就被凍成了冰坨。
愛軍乾巴巴地陪著朱翠珠在前面走,訥訥無言,正好走到大隊部的裡堂這裡,跟了一路的愛民忍不住提醒:“哥,這不是你們分野豬肉的地方嗎?那天你們是分得了80多斤肉,對吧?”
什麼意思?那都過去多久了?現在怎麼突然提起那個?愛軍不明所以地看過來。
噯,看來這個大嫂是真要黃了呀,哥這腦子......還是哥其實已經單方面放棄進一步發展啦?
“你要進去裡堂看看嗎?”愛軍想了想還是轉臉詢問朱翠珠的意見。
“啊?哦,去,去,我都行。”朱翠珠明顯心不在焉。
得,對方也沒上心。
裡堂是個石頭圍建的小院,牆體的外立面細心貼滿了靛藍色的碎瓷片,為了防雨防洪以及防止在人沒有察覺的時候被可能有毒的大蟲爬進去,整體地基都墊得比較高,整個院子高出地面足有三米,大門處為了方便進出,砌了3級臺階。
這個小院是用廢棄的陳家老式祖祠改的,原來面積更大,現在只剩下左右前三間開闊的屋子可以用;在“運動”中被扒掉的那些房間、圍牆,散落下來的建材被燒掉的就有不少,也有前幾年趁著風頭過了,被人偷偷搬搬抬抬挪了去起房子也有不少;剩下四四方方的大石頭、光滑的長條石柱子、青磚、木製廊柱等還有些,都靜靜的躺在那兒,長青苔的長青苔,生白扇菇子的生白扇菇子,有的石條上被水日積月累地滴成個小凹槽,成了山裡的各種鳥口渴喝水的小池子了。
對於愛軍他們來說“摸秋”當然是藉口,只是想要互相多瞭解瞭解,可是對於其他人可就不一樣了。
“八月半摸秋不算偷”,鄉村居民們大多會在這一天放任自家調皮小孩們,入夜後結伴隨意溜到各家的菜園子、莊稼地裡去摸秋。如果摘得蔥,要“聰明”,如果摘得瓜,是“吃喝不愁”。諸如此類,熱鬧熱鬧,順便討個口彩而已。
為此好多人家還特意提前預留一些成熟的瓜果在地裡讓小孩去摸呢。
摸秋都不許帶照明器具,比如燈籠、蠟燭或手電筒,只能大家各憑本事,在黑夜裡用手摸,摸摘瓜果、大椒、黃豆、玉米、棉花、蘿蔔等等。
摸得到算運氣,摸不到也不能惱,就全當是小孩子玩樂一番,大人互相之間也能增加互動,促進鄰里感情,順便也能在中秋節前後,一齊體驗下秋季大豐收的喜悅。
此時,另外也還有不少同方愛軍朱翠珠一樣找摸秋當藉口出來並肩同遊,以促進互相瞭解的青年男女,但都各自選定一條路線一起漫遊,儘量不往一個方向湊,就是路上偶爾撞上了也會當做沒看見,迅速避讓開去。
當然,除了小孩子趁夜摸摘瓜果,以及年輕男女並肩同遊之外,剩下的過節人群中又分了有三四撥不同的群體。
一撥當然就是留下來在家準備家庭聚會的花樣晚飯餐桌的,一定會有月餅和桂花釀(或桂花餅)。
這一撥大多是已婚婦女,什麼嫂子嬸子大娘的,哦,也有一部分是請來的有手藝的、經常承接周邊鄉村的紅白事席面的大廚師傅挨家挨戶去教。
一撥是跟著摸秋的小孩子們保護他們的安全的,比如矯正他們行進的路線以避開危險的路段,危險的草叢或可能的陷阱坑窪處,順便當孩子們摸摘到瓜果了,準備摘下來、擰下來之前幫忙判斷是否真的熟了,如果不熟就得放棄這一個,然後重新再摸摘。
這一撥大多是已婚成年男性,以及部分尚不急著出嫁或已經定了婚的姑姑小姨們,和未成婚也暫時沒說上親的小叔小舅們。
一撥是像愛民惠民桂花桂枝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