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會兒跟你說事兒,喜事兒!(第1/4 頁)
80年代未被開發過的華中地區,那一片連綿無盡大大小小的山峰、山嶺、山坳裡,散佈著不少自然形成的、以種田謀生的小村落。這些小村落基本上都是背山面水,山上四處可見鬱鬱蔥蔥茂盛而高大的松樹楊樹泡桐樹等,熱熱鬧鬧綻放的大片紫丁香黃迎春映山紅等,當然也有低矮些的灌木叢,壩麻桿兒(注:形似蘆葦杆兒,但生長在乾地上或田埂、堤壩上)。
挨著小小村落、呈階梯狀分佈的是已經燒山開荒、靠人力用牛拉犁開墾得來的大塊梯田和小塊菜地。打眼望去,沒有一塊梯田是空著的,也沒有一個菜園子是荒著的。
沿著不規則的圓弧形狀,村民們相鄰而居。各家的房子高矮參差不齊,大部分一家就一間黃泥牆黑薄瓦的平房住著,有餘力就多搭一間更簡易的給家禽家畜遮風擋雨;沒有就屋裡住人,屋外就算家禽家畜的地盤。牆根底下隨手砸下去個木樁栓牛,間或有幾隻低頭啃草皮的白色山羊。看門的狗要麼安靜蹲守在大門前,要麼跟主人腳後跟後到處走。這個時代的田園犬們白天很難遇見陌生人,所以也不怎麼吠叫,夜晚就視情況而定了。
80年代村落裡自然不缺小偷小摸、結伴而行、圖財物圖吃食、漏夜出行的大小毛賊,尤其是在接近年關的時候。“年關年關,富人過年窮人過關嘛。”
自家新孵出來的毛茸茸的小黃雞仔們被雞媽媽領著一起在後山搶吃小蠕蟲、啄青草尖尖、叼小石子;鴨群則在屋前池塘裡游水吃浮萍,遊著遊著就頭朝下地探進水裡去找吃的,偶爾潛得深些的鴨子,浮上來的時候嘴裡還會叼著個小小螺螄,一邊奮力往外遊避開鴨群搶奪,一邊囫圇個地往下吞。
如果是生活富足的現代人看到這幅景象,可能還會感嘆一句“多麼美好的山水田園啊”,可惜這是80年代。
時隔多年,久違地再次被公雞嘹亮的“喔喔...喔——”聲給喚醒的方桂花,顧不得別的,手腳並用地趴到床頭,從窗戶破洞那裡重新看到這樣的景象,心頭一緊:“我這是.......在孃家?”
還不等方桂花再尋思尋思,身後就有一道沙啞的大嗓門由遠及近地響起來:
“方家的!方家的!......給你道喜了,方家的!......方家的?........欸?你才起啊?我說呢,衝你廚房喊半天沒人應.......”一個風風火火的身影非常熟絡地推開虛掩著的大門跑進來,一路從大門喊起,進廚房轉了一圈沒發現人,又繞回來才終於在大門左側的臥房裡找到了她嘴裡喊著的“方家的”。
“你趴那兒幹啥呢?.......哎呀,說得我口乾,終於.......不行,我得先去你廚房找點兒水喝,渴死我了.......別愣著呀,你先穿衣服啊,一會兒跟你說事兒,喜事兒!”
“歡嬸兒?”方桂花盯著自說自話完又迅速調頭鑽回廚房找水喝,完全沒等她回話的那個敦實的背影,一下子就縮回了被子裡。不明白她怎麼用這麼舊的稱呼喚她,而且就算要按舊時規矩喊,也應該是“韓家的”呀,她嫁的夫家姓韓啊。
不管了,先聽聽她要說什麼吧。誒,我衣服呢,我衣服放哪兒啦?
“呼——可是緩過勁兒來了,”歡嬸兒熟門熟路地捏著一個老瓠(音:hu四聲)子曬乾一剖兩半做成的瓢,一連喝了幾大口從粗陶水缸裡舀出來的井水,也沒想著放下水瓢,就這麼端著重新走進臥房裡來,這會兒正東張西望找凳子坐。
“歡嬸兒,你不用急,你先喝夠都行,不差這會兒的,我今天也沒......”方桂花一面說一面費力地從床邊的高靠背椅上往外抽衣服,一手去抽,一手還得摁住椅背防著整個衣服山傾洩而下。一件短打大褂和......這是?綁腿麻布褲?唉?現在還有這種衣服?這真是我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