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年還這樣?(第2/5 頁)
的屎尿糞便,豬圈子裡清理出來的豬糞也行,牛啊羊啊雞鴨等堆積起來的糞便都行,只有狗的糞便不行。然後,撒一層厚厚的秸稈乾草燒成的灰,等太陽略微曬上一曬,不能曬透,半乾為好;
第五步,撒一層石灰滅蟲卵,一邊撒一邊翻,然後曬透;
第六步,用乾草蓋上,不蓋排水溝,不蓋外面那一圈田埂,等幾天;
第七步,有露水用露水,有雨水用雨水,如果都沒有,就自己拿兩個桶,用竹製扁擔挑水去澆薄薄一層水在乾草上;
第八步,揭開乾草,扔掉乾草(乾草爛了除外,爛了就可以就地添肥了),開始種苗——蔬菜苗或者芝麻苗油菜苗紅薯苗花生苗等,都行。不管什麼苗,都是在別處(比如自家院牆堆肥,或者其他什麼地方堆肥)培育好種子讓其發芽長苗,然後再拿到地裡種。
一言以蔽之,農活兒瑣碎,但能一天一天守著希望。
現在好多人動不動就想縮回去種種田種種菜,因為有希望,比什麼都強。
方姚氏心不在焉,一邊聽著桂花激情滿滿、幹勁十足的介紹,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幹著活兒,心裡其實一直惦記明天會怎樣。明天我是不是就不在這兒啦?就不用天天干活兒了,就......咦?我原來是在哪兒幹什麼來著?
2019年的中國正在發生什麼事兒......吧?
好像是有個什麼事兒,我怎麼一點兒印象都沒有了?
反正會比這裡好!
“......苗栽種下去了之後,就要日日照看了......要防著鳥啄鼠啃,要注意晴天早晚澆水......一定不能中午澆水!那容易讓苗被蒸死的,沒在地裡長新根、萌新芽之前也不能澆太多水,那樣容易爛根......還有時時關注著,看情況拔草鋤草、補肥補土,或者補苗移苗鬆土......誒?媽你幹嘛呢?田埂不能那樣挖!”
桂花細細的說,慢慢的講,一邊講一邊升騰起不少自豪。媽肯定已經都忘了!種菜種莊稼這事兒,還得是我們這些長年長在地頭兒上的人!沒想到一回頭,媽就在挖田埂!就快挖斷了!
“嗯?什麼挖?......”方姚氏回神一看,哦,搞錯方向了,她尷尬的笑起來,“呵呵,沒事兒,可以補回來......我這就補這就補,呵呵”
桂花搖搖頭,算了,媽指望不上,還是我來吧。桂花主動換了工具,自己拿了“主力農具”幹勁十足,指揮著媽拎那個小竹簍專挑撿地裡的大小石頭塊兒,一旦裝滿了就往菜地三尺外的路基上倒,然後儘可能的鋪平踩實,可以防止雨天路面太泥濘不好走。
1983年的華中地帶,趕不上廣西十萬大山,也不似貴州群山的曲折崎嶇,更加沒有三川五嶽歷史留名的貴氣,那裡只是有山,連綿不絕的山,有高有低的山,樹多草盛的山。唯一比較著名的山脈,就是1947年解放戰爭的“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中的大別山山脈,坐落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接處。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因山而困,也因山而活。
山峰高聳入雲,彷彿一道天然屏障,將外界與此地隔絕開來。道路崎嶇難行,交通不便也成為了發展的阻礙,使得這裡的物資匱乏、資訊閉塞。然而,正是因為這些山巒的存在,才孕育出了獨特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山間流淌著清澈甘甜的泉水,滋養著一片片肥沃的土地;森林裡生長著各種珍稀的動植物,給人們帶來無盡的生機與希望。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既愛這山,又怨這山。
愛這山裡無窮盡隨四季更迭而不斷變換的野果山泉、獵物香花;愛這山裡的樹,燒柴取暖,劈木成材;愛這山裡的果子山裡的花,愛這山帶來的美景,和迷人的未知旅途。可是他們也怨這山,這山不比平原,種地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