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3/4 頁)
不會了。
這時候車來了,許穎讓司機先送金成宇回去,她等下還要坐救護車回到現場拍照片和影片。
許穎找到剛剛的醫生,用英語跟他溝通能不能坐他們的救護車迴文澤小區?她是現場記者,醫生很爽快答應了。
回到文澤小區,火勢更大了,這個單元基本被燒燬了,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葬身在火海里。現場很多人消防車,救護車,醫生護士,警察,記者還有一些政府官員也匆匆趕來了。許穎從不同角度拍了很多影片和照片,才又打車回到公寓。
她累的躺在沙發上,閉著眼睛休息了一下,開啟電腦開始寫稿,因為要趕時效必須趕在早上前把稿子寫出來,然後還要等著稽核修改,傳送出去後,她又快速洗了個澡。
躺在床上她想睡一會,但是大概過了睡覺時間她睡不著了。
這是她來到韓國的第三個多月,剛來的第一月,有兩個駐外記者帶著她和宋慧靈。第一天就遇上大場面,耿曉曼就是其中的一個駐外記者,因為跟韓國的外媒對接人熟悉,給了她們兩個工作證就帶著她們來到韓日兩國的科技研討交流會。
在這裡她第一次見到了韓國的外部長和日本的外部長,還有一些韓國的政府要員等。曉蔓姐全程帶著她們從拍攝,採訪提問,到寫稿修圖,修改稽核等一系列過程。
她才明白,其實駐外記者非常辛苦,很多事情都是要自己做,而且一人要做很多事,許穎當天就幫著她拍攝,她在清源的時候搗鼓過攝像機勉強能搞定。
要說她來到韓國最大的收穫和體會是什麼:收穫是巨大的,首先是寫稿,因為是國際發稿稽核很嚴格,要經過很多個稽核。
以前她寫的稿子基本修改個一兩次就可以報道發出去,但是來了這裡修改重審,再修改,剛開始改到你崩潰,但是也鍛鍊了你抗挫折的能力和心態。
其次視野變得更開闊,眼界也更寬廣,認知層面也提升了很多,心態也得到了很大的鍛鍊,記者技能也進步很多,這是工作環境帶來的變革。但是許穎越做越有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
為此她特意去買了好幾本有關韓國的歷史,經濟,人文,心理,時政等書硬逼著自己去啃。要說她現在稿子也需要修改但是改動次數明顯少了,這得益於她看的這些書。
第一個月她跟宋慧靈每天跟著曉曼姐跑,沒有采訪的時候,有空就會自己出去採摘素材策劃一些主題來寫,或者主動去約訪。
一個月過後編輯部把她和宋慧靈分開,她留在總社,宋慧靈被分到了分社,而另一個駐紮記者也回國了。
而她跟金成宇也是第一天在科技研討分享會認識的,當時他的社攝像機出了問題搞了老半天都沒好,剛好許穎站在他旁邊,他主動問許穎能不能借來用,許穎問過曉曼姐同意後加了聯絡方式,後面拍好後回到社裡把圖片發給他。
因為首爾的消費很高,她有空就會自己買菜做飯吃,本來社裡是有公寓分配的,但是廚房特別小,加上週圍住的都是各國的記者。考慮到安全和衛生習慣等問題她還是自己搬出去租房住,曉曼姐也是自己住,但是她那裡等了好久都沒有空的房租,所以許穎抽空自己去找了房子。
她搬家的那天又遇到了金成宇,她住的公寓離他家很近,每天去社裡都要經過他家,一來二去兩人就很熟了。
如果說體會,就是特別想家,尤其對於她這樣從小除了旅遊還沒去過那麼遠的人來說更加想。來到異國他鄉,晚上聽著隔壁,外面街道傳來的韓語話,這種格格不入沒辦法完全融入進去的異地感有時會讓人感到特別孤獨。
這種時候她也會特別想念謝東庭。
不過好在工作很忙,她需要學習的地方也很多。社裡有免費的韓語培訓班,如果有空就可以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