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生命線(第1/3 頁)
袁華和崔力此時正在回到山海城的路上,一整個冬天他們都在和雪原做鬥爭,兩個人都無比憔悴,一路睡覺的時間比醒的多。
在接近源啟城時,一條向著東方修建的鐵路正在施工,春天的草原上全是建設工人的團隊。
袁華和崔力走下馬車,現場的匠師們有人認出了他們,歡呼聲響成一片。
負責現場的匠師,指著正在搬運鐵軌的蒸汽拖拉機說道:“大匠師會議已經決定修建鐵路連線所有的城市,源啟城向東修建連線四河城,四河城要同步負責向東修建連線落日城,然後山海城向西連線黑海城,江海城負責連線源啟和山海,希望負責連線不屈和馬拉坎達城。對了,馬拉坎達城現在應該叫撒馬爾罕城了。”
春風撩動了崔力的漢家衣裳,他問道:“還順利嗎?”
工匠笑著說:“很順利,沿線的村落都很高興,我們僱傭他們的鐵錢很多,很多年輕人都過來幫忙,貼補家用。”
袁華問崔力:“這條鐵路要修多久?”
崔力說:“我們商議的時候,說是要修三年,最大的工程量就是現在這條,從源啟到四河要橫穿中亞大地。有很多地方要建橋樑和隧道,這些工程量非常巨大。”
匠師說道:“總匠師,能不能多給我們一些拖拉機,這玩意比馬車有勁多了”
崔力笑著點頭,說道:“會有的,但可能還需要半年,拖拉機廠新的產線要在半年後投產。”
袁華感慨道,“真沒想到,我們有一天能夠建造橫跨中亞的鐵路。”
工匠也很激動,說道:“火車比馬車快的多了,最新的車頭能夠每小時四十公里的速度,如果沿線不停靠,一天就能跑一千八百里,簡直不可想象。”
袁華笑了,說道:“沿線肯定是要停的,跑不了那麼快。”
然後,他看向遠方,說道:“就算平均每小時能跑二十公里,那也將改變世界,從黑海城到落日城,一萬六千里,八千公里。十七天就能到,這很了不起了。”
崔力也點頭說道:“如果鐵路開通了,那沿線我們可以用特製的火車頭剷雪,大雪災也能快速恢復交通,這是一條我們華夏的生命線。”
袁華給所有身邊的工匠們擁抱,感謝他們的勞動和付出。
然後,他對崔力說:“崔叔,走,回山海城,還有很多事要做。”
在南美洲的新世界城,不奴星星帶著大量部落民種下金雞霜納樹苗,他們沿著河谷和道路的兩邊成片的種下金雞霜納樹。
每種植五棵樹苗,城市會提供十枚銅幣。一年後如果這些樹木還存活,城市還會為照顧這些樹木的部落,按照每年十棵樹十枚銅幣方式支付給照顧它們的村落。
有的村落,照顧著近萬棵樹苗,每年就能收穫萬錢,可以購買大量物資。
現在,這些樹木大多隻有五年左右的樹齡,還不能採集,人們要到原始森林中採集老樹的樹皮。
不奴星星讓人們豎著剝下條狀樹皮,這樣樹木不會枯死,第二年被剝掉樹皮的地方還會癒合並長出新的樹皮。
醫師們挑出合適樹齡的金雞納樹,一般選10 - 20年樹齡,其樹皮有效成分含量高。他們為這些樹塗上紅色,讓部落人很容易分辨,知道自己該採集什麼。
部落民採集樹皮後,去除外層粗皮,將內皮陰乾,防止有效成分分解。
然後,他們把乾燥樹皮切碎或研磨成粉末,增加與溶劑接觸面積,利於成分溶出。
這些粉末被賣給新世界城的商隊,每一小袋子,大約有一公斤左右,價值十個銅幣。
城市裡的醫院多以水煎煮,使有效成分融入水中,過濾藥渣得湯劑,用來治病救人。
也有用當地的糧食釀酒,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