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2/2 頁)
而殘殺生命。
這並不是興師問罪,只是每個精於犯罪心理學的人,都需要們心自問的一個問題。
在你孩提時代,殘殺這些小生物時,你是怎麼想的?
我相信,很多人根本就沒有來得及細想……只是想到,就那麼做了。
但在長大之後,很多人就會失去實施這種行為的意圖,這又是為什麼?甚至有很多人回過頭,會覺得當初殘殺小生物的那個自己很無聊,很莫名其妙。
這都是為什麼?
其實很簡單……答案是生命觀。
人類的成長過程中,會透過外界給於的資訊進行自我精神豐滿,說的簡單些,就是生命觀、價值觀、世界觀漸漸形成。透過媒體、書本、乃至長輩的教育,我們可以意識到,生命是獨一無二的,其他人的生命都是與自己相同的存在,當你熱愛自己的時候,你至少可以將別人的生命,與你的生命放在相同的位置上;這並不是說你會將別人的生命視為與你的生命同樣重要,只是說,你有多麼貪生怕死,對於其他人的生命,也就能擁有類似程度的認識。
如此,當你認識到了生命,你就會漸漸拋棄所謂的殺戮欲,也就是無緣無故的傷害生命。而許多殺人魔,與我們正常人對相異的一點,就是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成長環境也好、心理壓抑也罷,許多殺人魔對生命根本不存在認識,所以他們可以將生物,視如草芥一般進行殺害。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國家對於殺人狂予以非死刑處理的原因之一。
言歸正傳,殺人魔雖然不能有正確的生命觀,所以,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會誕生一套以自我為核心的價值體系。
這也就是q拉為什麼會&ldo;點火&rdo;一事糾結至廝的原因所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