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空軍與海軍的對決!(第1/4 頁)
劉利民的猜測非常正確,等他的話音落下沒有多久,電話那頭的老者就開口說道,“小劉啊,我就喜歡你這股子機伶勁。”
“跟你這樣的聰明人交流,是最節省時間的,關於林默的接下來的處理意見已經出來了。”
“首先要跟你明確一點,關於20系的空軍器材,是絕對不能夠讓林默接觸的,至少暫時不能夠讓他接觸。”
“但是實驗還要進行,畢竟你也能夠看得出來,現場專家跟院士都對林默的提議非常感興趣,至少在材料學方面,他的一些想法還是很新穎的。”
“如果能夠在發動機材料上面有所突破,那就算是最後向量發動機失敗了,我們也能夠在材料學上有非常大的突破。”
“這關係到的可就不只是你們空軍,甚至包括海軍跟陸軍都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我怎麼跟你交代,你能理解吧?”
呵呵?
理解嗎?
劉利民當然能夠理解。
這不就是典型既要老牛跑,又不想給老牛吃草嗎?
既然研究的是20系的向量發動機,那麼無論是材料的標準還有製造工藝跟水準,都必然是對標最先進的20系列飛行器準備的。
現在貿貿然的要換成其它飛行器,那毫無疑問最後的結果會出現非常大的偏差。
更重要的是,他要怎麼跟現場的科學家還有院士們交代,接下來向量發動機對標的不是20系飛行器?
這可是帝都第一軍工廠,當初第一架殲-20戰鬥機起飛的地方,會議室裡的很多大佬當初都是20系飛行器的建造師跟見證者。
該怎麼說?
實在是開不了口啊!
劉利民還在想該怎麼把自己面對困難,以一種委婉的方式說出來,結果電話那頭的老者就率先把這條路給堵住了。
“小劉啊,能夠讓你主辦林默的事情,那是組織上對你的信任,將來是會關係到你的前程的。”
“我也是因為私交不錯,才會把這些話一股腦的全部告訴你,不過你如果實在處理不了的話,組織也不會為難你,你可以提出申請,我會調配其它同志去第一軍工廠接替你的工作。”
一番話說的幾乎是滴水不漏,甚至是把明擺著的苦差事說成是什麼好事情,而且偏偏還讓人反駁不了一點。
只能說這些大人物的溝通方式,有時候實在是讓人感覺到佩服跟無奈。
本來想抱怨抱怨的劉利民在聽到老者的這番話之後,也知道再說什麼也都沒有任何意義。
他嘆了口氣道,“是,領導,我知道該怎麼做了,我會盡可能的處理好的。”
又說了幾句客套話,老者結束通話了電話。
站在走廊上的劉利民看了眼手裡的手機,也只能無奈的嘆了口氣,轉身重新走進了會議室當中。
熱烈的討論還在繼續,而且看這架勢一時半會還停止不了。
不過林默對他們的教學已經不是一開始的一問一答,而是開始詳細講解向量發動機的一些關鍵資料,還有製造工藝。
剛才最難的材料已經解決,但是在場的專家跟院士還是不敢有絲毫的大意,每個人手裡都拿著個筆記本,認認真真的記錄著林默所講的每一個知識點。
而且劉利民在走回座位的過程中,還時不時能夠聽到身邊人對未來向量發動機的暢想。
在他們的討論當中,殲-20戰鬥機是絕對的不二之選,根本就沒有想過會讓其他型號的戰鬥機使用這款向量發動機。
這更加讓劉利民感覺到接下來他所做事情的困難程度。
可是沒有辦法,
上級動動嘴,下級跑斷腿。
人家都已經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