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勞動的異化(第2/3 頁)
料歸誰所有這一項最關鍵、最重要的問題。如果生產資料歸勞動者所有,或是歸眾多勞動者共有,那麼勞動無疑是光榮的。
如果勞動者事實上並不擁有生產資料,那麼勞動實際上只是勞動者無奈的選擇。因為出售自己的勞動力是沒有生產資料的勞動者能夠獲取生活資料而生活下去的唯一途徑。
這個由勞動所創造的世界是由一件件各式各樣的商品所組成的,一件物品需要具備一定的價值才能被稱為商品,不管他所具備的是使用價值還是觀賞價值。被創造出來的用於交換的勞動成果便叫做商品,他最終都會被兌換成相應數量的貨幣,也就是資產資源貨幣化,利用貨幣這個媒介,更加便捷的進行交易。於是給商品確定價值的人比創造商品的人獲得了更多的利潤。
底層的勞動人民無法接觸到為商品定價的工作,只能參與商品的生產工作。
而即便是在獲得利潤較低的生產工作中,獲得利潤的也只是從事生產工作的老闆,而與參與生產工作打工人無關。
因為在勞動的生產過程中,需要的是勞動與生產資料的結合從而生產出勞動成果。
勞動者出售自己的勞動,獲取的是由老闆分配給勞動者勞動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的多少並不取決於勞動者,而是取決於老闆及同行業的老闆們的定價。
,!
即勞動所獲得的價值並不與他所創造的價值掛鉤時,就是勞動的異化。
為了能夠更多的獲取勞動的價值,那麼延長工作時間就是老闆們的最佳選項,因為老闆給與你的剩餘價值是購買了勞動者在出售勞動時所規定勞動時長,而延長的勞動時長則是絕對的剩餘價值是老闆們利潤最大化的手段之一。
那麼如何才能得到這份因延長了工作時間而得到了絕對剩餘價值呢。保持大量的失業人口,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選項,為什麼一邊有大量的勞動者尋找工作,感覺工作難找,另一邊則是大量的老闆在招工覺得工難招。
原因就在於老闆們需要大量的失業人口來維持自己的支付較少的剩餘價值,從而讓自己的產品可以在市場的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價格優勢。而這些不斷的在找工作的人口則被叫做紅利。那麼是誰的紅利呢,是勞動者的紅利麼。
比如這時李自強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拍攝五部電影,為公司創造了上百萬的利潤,而他得到的只是他的每月固定的薪水。而他薪水的多少取決於老闆想要分給他多少剩餘價值。
如果你在市場上擁有較大的競爭力,比如有其他的公司想要來挖角,那麼你的剩餘價值則取決於你出售勞動時所籤的合同,以及想要挖角的同行業老闆想要給你開出的薪酬。
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情況下,老員工的薪水居然會低於剛被招進來的新員工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你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那麼你所得到的剩餘價值多半是你可以最低程度獲得生活資料的貨幣數量。
這時勞動成為了你活下去的唯一途徑,你勞動就是為了活下去,你活下去便只能繼續勞動,沒有了業餘生活疲於奔命,這時勞動的異化就演變成了人的異化。
當這個社會擁有大量的失業人口時,為了得到勞動機會,勞動者不得不陷入不停內卷的境地。
許多人把內卷比喻成電影院現象。就是說大家在電影院看電影,第一排的人站起來了,擋住了第二排,然後第二排就站起來了,擋住了第三排,以此類推,最後整個電影院的人都站起來了,可是這其中並沒有人受益,只是多付出了成本。
這個比喻很形象的解釋了只要總收益不變,內部所有人的額外付出都是一場零和博弈。
還有一個更加有趣的比喻話說你有個仇家,你想弄死他,但是你倆的武功都差不多,誰也奈何不了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