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秦王破陣樂》(第1/3 頁)
大侍官宣罷,拜賀道:“如今大遼國,除了陛下就是大丞相,舉國頌揚,臣民之福啊。”
高勳笑道:“樹再高,怎敢跟大山比!陛下皇恩雨露,我等才得惠受福,人生百年,至樂者莫過於輔佐明君治理天下,如今大遼蒸蒸日上,我等享點小樂有何不可?”
“大丞相說的是!”
“來人!將十匹寶馬,十副馬鞍送給大侍官,高某薄面,大侍官不要客氣。”
大侍官道:“哎呦,那小的謝過丞相大人!”
看著離去的隊伍,高勳笑道:“立刻進宮,帶好本相的興國十策。”
“陛下,三京的官員名單臣妾已經擬好,這是臣妾重新起草的官職細則,請陛下過目。”
大殿內,蕭綽立著不動,耶律賢看眼高勳道:“大丞相!勞煩您看看皇后的。”
高勳接過,心下一驚,“不可能!怎會比本相還要細膩,這漢制方略……”
高勳眯著眼就看著平和的蕭綽,笑道:“皇后娘娘可問過韓大人?”
蕭綽也不看他,也不回答。
耶律賢笑道:“大丞相就說皇后的如何?”
高勳俯身拜道:“皇后娘娘聰慧,陛下聖明。”
瞅了眼手裡的內容,高勳皺了眉頭,因為確實比他的更好,可他還是驕傲無比地笑道:“漢制方略複雜異常,涉及大遼臣民百萬戶之巨,不光契丹皇族要分步實施,就連十六州也要逐年修訂審理,事不可一蹴而就,陛下,臣還有一份國策綱領,請陛下過目。”
高勳才拿出未跟任何朝臣商議過的“漢製革新”。
看著綱領中,細化邊陲三路招討司官職,分立東北女真和室韋,劃分三京軍政版圖,分步實施十六州和渤海國的軍民政治,尤其是對數十屬國的制衡策略,更是從前所有,清晰明暢,圖文並茂,看得耶律賢如置身大遼江山之內。
“好!好個大丞相,不愧是大丞相!”
耶律賢欣喜道:“朕得大丞相,如兼得眾臣,好個讓東丹國和幽雲十六州,成為大遼經濟的左膀右臂!‘屯田官斛粟法’、‘和糴倉法”、‘戰馬群牧制’、‘軍馬簿籍制’,妙!此乃備軍大計!”
一眼瞥到蕭綽,耶律賢即刻止言,高勳俯身道:“能為陛下分憂,乃臣的本分。”
蕭綽面無表情,耶律賢笑道:“大丞相辛苦了,先去好好休息吧。”
“謝陛下!臣告退!”
耶律賢又道:“等一下!賞!”
一番感恩戴德過後,高勳理了理朝服,瞥了蕭綽一眼,這就挺胸仰首,兩臂後背,大步款款,迎著春風得意而去。
見他不見了身影,蕭綽剛要抬步說話,殿外卻跑來一個身影,“陛下!臣還有一事!”
高勳不等皇帝答話就道:“臣請陛下恩准郭襲任南院樞密使。”
“準!”
“謝陛下!”
一拂袖子,高勳大步而去,蕭綽氣得叉腰,朝皇帝瞪目,甩手立住不動了。
然而好久,耶律賢只是注目望著皇后,一動不動。
“陛下,您怎麼這麼看臣妾?”
耶律賢頓覺身體有些乏力,“朕沒事,想休息了。”
幾日來,耶律賢將高勳的方案几乎背了出來,每次提問蕭綽,她也是如數家珍,對其中還能細細布局的軍政大要,蕭綽也相繼提出見解和可行方案。
“如此能臣!陛下,捨得殺他嗎?”
蕭綽盯著耶律賢,可耶律賢邊畫著地圖邊回道:“殺不殺,看的不是他能或不能,賢與不賢,是時機,當殺之時萬人阻撓必殺,不該殺時,雖舉國喊殺,必生之!”
蕭綽雖然復仇不共戴天,卻也即刻會意,四目裡已暗藏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