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大堂問案(第1/2 頁)
上回說到,韓林對劉封匆匆耳語幾句,使團便開始啟程。此次使團以袁世凱為首,幕僚團三人,秘書處兩人,翻譯五名,電訊組五名,僕人十名。
加上劉封一個營,全部使用現代空間裡搬運過來的汽車。還好偵察營都是全能型戰士,司機倒是不缺。到了長江邊吳襄早已租好大船。運兵車卡車留下,指揮車、突擊車上船過江。
韓林本想直接搬運進來一座長江大橋,就怕太轟動世界,暫時發展也夠用,暫且就這麼著吧。
就在袁世凱一行在路上行走時,朝廷已接到法國的抗議,威脅朝廷,如果處理不好,法軍將再次派出艦隊攻擊天津北京。
剛開始法軍佔著上風,恭親王奕?懶得搭理他們,用起了拖字訣。可如今幾百法軍都被人包了餃子。慈禧太后都慌得不得了,生怕得罪了洋人,再被趕出北京一次。
下令軍機處及總理衙門,妥善處理,安撫好法國。他們要鴉片就給他們鴉片好了,要賠償就賠償好了,趕緊給解決了。
一時間,朝廷議論紛紛。強硬派與求和派各自闡明觀點。
洋務派的地方大員,如李鴻章、左宗棠等人主張對法強硬。
一則辦理洋務多年。軍隊武器大為改善。淮軍楚軍多年征戰,戰力彪悍。且朝廷也多練新軍,槍炮比例已達世界列強先進水平。論陸戰不遜於法軍,斷不至於讓其攻入北京。
二則普法戰爭進行多年,法國一敗塗地。其皇帝親臨前線都擋不住戰敗頹勢。國內反抗勢力強大。不說他有沒有那個實力,就算他派艦隊遠渡重洋來到遠東,恐怕也是強弩之末。
三則法軍全部被俘,我方大勝,民眾振奮。若此時委曲求全,示之以弱。於國內民眾,於國際友邦都沒辦法交代。
求和派也多是文人頑固派,極力勸阻,避免輕開戰端。一則大清軍隊發展迅速不假,可法軍不會等著咱們趕超。咱們對法國的瞭解僅限於報紙、照會。時效性大減。對法情報薄弱。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現在基本上是盲人摸象。
二則,英法多年同盟關係,會不會再次結盟。若是聯合艦隊到來,重蹈圓明園被燒的覆轍,我等就是千古罪人。
三則,普魯士、俄國態度不明,且各自國內一片散沙,艦隊實力較弱,萬一開戰,怎會輕易遠赴萬里跟英法打上一仗。
兩派各說各理,難分伯仲。慈禧一時之間也難以決斷,恭親王奕?道“不如安排高階官員到蘇州,先穩住法國。慢慢調查,假以時日,怒氣消散,少於銀兩就打發了。”
慈禧但:“就依恭親王的意思辦吧。軍機處商議人選,早日處理。”
朝廷這邊還在斟酌選人的時候,袁世凱一行已到達蘇州,數輛汽車打頭,臨近蘇州城,數千百姓列在道路兩旁,鼓樂齊鳴。
劉封命大軍抖擻精神,偵察營個個統一軍裝,身材高大。帶出去當儀仗兵,也能壓法國人一頭。上次山東閱兵的照片當時印在蘇報上,震撼了蘇州民眾。
大清有如此精銳,再也不怕洋人欺壓了。如今能近在咫尺看到大軍風貌,真是不枉費白乾一天。蘇報記者抓拍照片報道。
次日便出文章《知府使團抵蘇,大兵槍指法軍》,果然銷量猛漲。
吳襄關平迎接袁世凱一行,進了知府衙門。袁世凱上座舉行會議。為防止意外,門外劉封的偵察營荷槍實彈守衛。
袁世凱道:“韓大人聽說此次軍事行動,乾脆利落,圓滿完成任務,對比很高興。直誇關平將軍領軍有方。”
關平道:“分內之事,大人過獎。”
袁世凱又道:“吳襄大人面對法軍威脅,沒有妄動,頂住了壓力,降低了外交上的損失,大人也誇吳大人越來越睿智了。”
吳襄道:“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