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第1/2 頁)
裡面,是她們的新生活,也是她們都不捨忘懷的過往。
她們都會在信的結尾說一句:「安安,別著急,章家明肯定會去找你的。」
她也是這麼想的。
高三,從壓抑到接受到抒解,唯獨沒有等待。
因為他說:「你不用等,我自會來。等你上大學了,無論在哪,我都會來找你。」
所以,大學開學的第一天起,她就正式開始了:等待。
等他來,等他出現。
當她的新同學們都開始忙著學生會競選、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她卻買了輛腳踏車,課餘時間開始走街串巷。
上海很大。
但也許會遇見。
不期尚能而遇,更何況她用盡了全力,在期待。
她篤定:他一定會,如約而至。
作者有話要說: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第65章 耐心一點
開學快一個月了,日子漸漸忙了起來。
大一的課程不算多,安安對那些社團興趣不大,開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
她發現,能和走街串巷完美結合的事兒,就是做家教。
那會兒大學生家教很流行,學校的張貼欄上貼滿了家教社的資訊和電話。帶上學生證去家教社象徵性的面試下,幾份家教工作也就敲定了。
安安算了下,週末拿出一天半的時間,安排緊湊的話,可以做5-6份。一學期下來,學費加生活費都解決了,還有結餘。這是她大學前就考慮過的,家裡的經濟條件一直是比下有餘,比上不足。媽媽不工作,只靠爸爸一個人的工資,勝在媽媽持家有道,日子打理得倒也張弛有度,有滋有味。只是安安上了大學,開銷增加,妹妹也快要上高中,她希望自己能儘早獨立,能為父母分擔,至少不拖累家裡。
寢室的另外兩個女孩兒都覺得安安太拼了,她卻不覺得。去家教社那天帶了份地圖,排了一條最省時高效的路線,接著買了輛二手腳踏車,開始了週末的家教生活。教小學生亦或初中生這事兒,對她來說不難,很快也就上手了。一天下來,騎著腳踏車跑個四五家,累是累了點,但這是能最快掙到錢的方式。
她每次出發前會查地圖,開發一些不同的路線,走不同的路,這樣有機會遇到更多不同的人。沒什麼方向感,沒少迷路繞遠,只要不遲到,她也樂得開心。
可人海茫茫,他又在哪裡呢?
班裡的同學做家教的不多,大多還處在初入大學的放飛階段。隔壁兩個寢室,一個是走政治路線的,每個人都頂著學生會的各色頭銜,官味十足;一個是走社團路線的,參加兩個算少的,都很忙。大家好像都在最大程度的展示自己、豐富自己。
只有安安寢室另類了一些,走戀愛路線的。
規規矩矩上課,轟轟烈烈戀愛。
睡她下鋪的女孩兒叫沈遙,杭州人,也是安安到學校後第一個認識的同學。報導那天她辦好所有手續,領好寢室用品後,放在床上先去了爸爸的賓館,等到回到寢室時,發現自己的床鋪、蚊帳已經都鋪好掛好了。當時只有沈遙在,安安對她說謝謝,她笑得如三月春風,柔柔地說:「我昨天就來了,閒得要命,你還有什麼要收拾的,我幫你弄啊。」
沈遙人長得小巧玲瓏,很溫柔,善解人意,總讓安安想起古麗敏。不同的是,她有著很幸福的家庭。開學一個月,爸爸媽媽輪番打電話、寄東西,恨不得要來上海貼身照顧的那種。每次沈遙都會撒著嬌說:「哎呀,爸爸,我自己可以的啦,放心啊,放假我馬上就回去的。」父母每次打電話都會囑咐她「不要輕易談戀愛,我們遙遙不能隨便答應男孩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