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2 頁)
「果然芬芳無匹。」大長公主在溫室中,一邊散步一邊讚嘆道,「王夫人育蘭,確名不虛傳。」
太子妃沒有言語,待大長公主轉過頭來,忽然,她向大長公主跪下,伏地一拜,「乞大長公主救妾母子!」
大長公主大驚:「太子妃這是做甚!」說著,向我使個眼色。
我瞭然,走到溫室門邊去,以防閒人闖入。
大長公主將太子妃攙起,她抬頭,已是涕淚縱橫。
「大長公主明鑑。」太子妃聲音顫抖,「那日在父親府上聞得公主一番話語,妾回宮之後,久久不能寐。妾思量許久,心中之苦,或只有公主可解。」
大長公主問:「到底何事?」
太子妃擦著眼淚,道:「乃是太子之事。」
大長公主訝道:「太子?」
「正是。」太子妃擦著眼淚,道,「自太子監國以來,他每日行樂,不問政事。妾與東宮諸內官皆憂心忡忡,太子不但不聽,凡有勸誡便要發怒。從前以來,太子因聽信荀良娣讒言,對妾母子已是甚為厭惡,如今更是變本加厲。妾曾勸諫太子保重身體,不可徹夜飲酒,太子竟也暴怒,將妾毆傷……」說到難過之處,太子妃又哭泣起來。
大長公主安撫著,扶著她,在旁邊的茵席上坐下。
「因得荀氏煽動,太子深恨妾母子,常懷廢黜之心。」太子妃拭了淚水,繼續道,「妾即便身死,亦無所怨言。然太孫仍年幼,前番生病,便是因此事亦受了驚嚇。」
「竟有這等事?」大長公主皺眉,怒道,「那荀氏何人,竟敢無法無天。」
太子妃掩面泣道:「荀氏乃太傅侄女,仗著見寵於太子,一向橫行東宮。如今太傅得勢,此婦愈發囂張,連妾與太孫亦不放在眼裡。」
大長公主安慰道:「你且莫難過,此事妾已知曉。皇太孫乃陛下所立,亦為儲君,妾便是拼上性命,也必不讓奸佞得逞!」
太子妃聞言,神色大慟。
「若公主可助妾母子,妾便是肝腦塗地以報亦在所不辭!」她再拜道。
「太子妃快快請起。」大長公主將她扶起來,看著她,嘆口氣,「荀良娣之所以肆無忌憚,乃是因為太傅。自從陛下臥病,荀黨橫行,早已招致朝野不滿。然此事要處置,只怕牽連甚廣。不知太子妃求助於妾,富平鄉侯可知曉?」
「妾父知曉。」太子妃道,「只是父親受太傅監視,不得前來。妾已是心神煎迫,故而與母親來向公主陳情。」
我心想,這謝歆倒也謹慎,想來他讓太子妃前來,乃是為了先試探大長公主虛實,不料太子妃忍不住,將事情全都說了出來。
大長公主微笑,道:「如此,太子妃放心,妾必不負所託。」
大長公主在溫室中與太子妃商議了許久,將事情細處大致商定。
對於司馬門屯衛之事,太子妃一口答應,道:「此事妾可擔保,必萬無一失。」
大長公主頷首:「得太子妃如此言語,妾可心安了。」
一個多時辰之後,二人才從溫室中出來。分別之時,太子妃已經全無愁怨之色,面含笑意,精神抖擻。
回桓府的路上,大長公主問我:「如今關節大致已通,下一步該如何?」
我說:「仍是那殿中諸將之事。」
大長公主頷首,卻問我:「你卜問之時,上天不曾示下別的路麼?」
我說:「只怕是殿中諸將關乎天子,上天未以明示。」
大長公主皺了皺眉,沒有言語。
馬車回到桓府時,太陽已經偏西。大長公主才從馬車上下來,李氏走過來。
「公主,」她低聲道,「有人說要見公主,在白馬寺等候至申時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