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錢!(第2/2 頁)
解。
“你說。”
“爹地,我們家公司年收入多少,年利潤多少?”
這些?
現在除了他們夫婦倆,也就是女傭人阿珠外,並沒有其他什麼人外人。
“我們公司去年年收入還沒有完全統計出來,有些賬還沒有收回來。不過,從現在全部賬本來看,去年年收入大概四百萬港幣左右,利潤四十萬港幣左右。”
年收入四百萬港幣?
年利潤才四十萬港幣?
算下來利潤大概是10,這利潤在實業來說,自然也不算是低了。
不過,相比起楊銘前世經營的軍火生意,甚至走私生意,還有洗錢生意來說,這賺錢利潤也太低了。
“爹地,那我們公司多少人?”
“二十多人。”
二十多人?
那麼算下來,公司也只能算是小公司。
公司人員不多,再多養不起,而且,年收入和年利潤也就這些。
在七十年代末的時候,年收入四百萬港幣,多嗎?
當然不多。
像香江許多大公司,年收入幾千萬,甚至幾個億,幾十億也是不少的。
像匯灃銀行這些大公司,年純利潤也在幾個億港幣以上。
“爹地,那我們公司的電風扇賣給誰?”
“主要銷售給歐洲的公司,少量賣給南洋的公司,我們都是先拿到訂單再生產的。”
香江人口四百多萬,不多,不過,香江生產電風扇的公司可不少。
競爭者還有來自東洋,灣灣甚至歐美自己的公司。
楊繼榮都是從歐洲先拿到訂單,拿到訂金,才會生產電風扇,然後剩下一部分也是南洋的訂單。
再多生產出來,除了賣不出去外,工廠也沒有那麼多人。
對於真正的電器大公司來說,楊家的鴻輝電風扇公司只能算是小作坊模式的,雖然質量各方面符合歐洲的生產標準,製造這方面和大規模生產的公司相比,確實差了許多。
楊銘還沒有去過鴻輝電風扇看到,不過,他前世曾經因為軍火生意的關係,他去過南亞,像阿三這些國家,一直到21世紀,他們生產並且出口到歐洲的電風扇,依然還是小作坊模式的。
他們電風扇生產質量好,所以歐洲消費者市場還是有的。
現在父親那家鴻輝電風扇公司的生產方式,怕是差不多都是這樣,像是普通家庭小作坊,又像是分工流水線,應該也有按件計算的模式來進行。
“peter,等你病好了,讓你爹地再帶你去看。”看到兒子關心公司的事,夫婦倆自然也很高興。
這公司不管這麼說,以後都是留給兒子的。
當初,他們讓兒子到倫敦留學,也是希望兒子能夠學到那邊先進管理模式,以後回來接管家族企業的。
現在楊銘對於楊家的電風扇公司,楊銘是不太感興趣。
主要是規模太小,利潤又低。
難道讓自己去模仿前世那位電風扇發家的大劉?
有存稿!放心收藏!放心投資!!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