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很難實現的新計劃(第2/2 頁)
不過馬書記搖了搖頭,而後一臉沉思的說道:“都不合適,容我好好想想!”
以馬書記的地位和權力,組織部長的這兩個建議他都可以採納,而且就算越級提拔也是在他權力範圍之內,在規則之中。
但問題就在提拔王笠綸是巨峰同志的意思,恰恰是這個原因,該怎麼提拔重用變成了難題。
這和下屬同級來要官來利益交換不同,這是領導首長要培養潛力幹部,所以重點其實在培養二字上。
“先讓地委組織部找他談談話,一切按正常流程來,咱們先看看這位小同志自己是什麼意思。”片刻後馬書記終於有了決定,而這個決定竟然是先按流程來。
組織部的流程,那自然是考察談話,一條龍走下去。
幾天後李相賢離開了,王笠綸開始思考如何促成此事,他想了很多,但擺在面前的兩座大山,一座是政策,一座是交通,彷彿無法逾越一般。
目前他只想到兩個辦法,一個是透過楊啟光說服趙群山在政策上支援外資落地,一個就是看能不能利用蘇靜秋的關係,找到她的副部長父親,利用這層關係促成修建徽山到文城的鐵路。
不過不管是哪一個,難度都不是一般的大,首先他已經和楊啟光說了這件事,這次連楊啟光都不怎麼看好,感覺難度太大,甚至有些不現實。
也要知道這個時候整個國家的工業基礎都非常薄弱,整個河西省都拿不出像樣的工廠,在這裡建大型的,甚至對此時的國內來說算是高科技的工廠,簡直是天方夜譚。
好在就算楊啟光不看好,還是答應探探趙群山的口風,總算讓王笠綸的想法不至直接胎死腹中。
似乎上次改革試點,王笠綸的好運就用盡了,這段時間他又陷入了那種按部就班的日子,當然這也是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的常態化狀態,哪有人是一直好運不斷的?
改革試點結束後,外人眼中王笠綸這個編委辦主任,每天的工作就是看報開會等下班,實際上這大致也是他目前的狀態。
如果找不到新的突破口,正常情況也就是再混上一兩年,他和楊啟光都會升上一級,這還已經是他們做改革試點的功績,如果沒有這個功績,五年十年都不一定能晉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