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第1/3 頁)
一二五師、配屬的炮八師的行軍序列, 第四十二軍全軍43976 人和
炮兵第八師, 全部跨過鴨綠江, 向朝鮮境內的五老裡、社倉裡地區
開進。
行進在這個行列中的一位軍旅詩人記下了這個場面:
敵機天空盤旋,
只見綠波蕩漾。??
10 月15 日, 彭德懷風塵僕僕地飛回瀋陽。
次日, 他在東北軍區司令部主持召開了入朝前最後一次師以
上幹部會議, 進行戰前動員和部署。
會間, 彭德懷還在瀋陽兵工廠參觀了新試製的6 管火箭炮實
彈射擊。看到這個土&ldo;喀秋莎&rdo;神奇的射擊效果, 他又驚又喜, 連聲
問道:
&ldo; 一個月能不能裝備一個營? 一個團呢?&rdo;
很快, 許多軍就有了一個這樣的火箭炮營。
彭德懷在會上宣佈志願軍的作戰方針:
入朝後第一個時期只打防禦戰, 在平壤、元山鐵路線以北, 德
川、寧遠公路線以南地區構築三道防禦陣地, 佔領朝鮮北部的一塊
陣地, 作戰時間半年左右; 採取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的戰法, 如
敵人來攻, 則堅決頂住, 並在陣地前分割殲滅之; 作戰目標以戰鬥
力相對較弱的韓軍為主。如敵固守平壤、元山不出, 則我加強工
事, 不主動出擊, 等蘇聯裝備到達並完成相應訓練, 6 個月後, 我空
中和地面皆對敵具有壓倒優勢時, 再配合朝鮮人民軍進行反攻, 殲
第六章
面敵生慮
史達林突發變計
臨危受命
彭德懷陣前運籌
滅美國侵略軍。
不難看出, 在對美軍不摸底的情況下, 這個方針是比較謹慎
的, 同時也反映出對蘇聯裝備的期望值過高, 因為直到戰爭結束,
我&ldo; 空中和地面皆對敵具有壓倒優勢&rdo;的局面也沒有出現。
可二戰名將麥克阿瑟就有那麼含情脈脈, 他上趕著把屁股往
你跟前湊, 讓你不使勁打他一頓都不忍心。
從威克島一回來, 麥克阿瑟就鼓動全軍加快了進攻速度。
10 月10 日, 東路韓軍第一軍團之首都師、第三師佔領元山。
10 月17 日, 又衝到了鹹興。
同日, 因美第十軍遲遲不能在元山登陸, 麥克阿瑟不得不改變
他的&ldo;絕妙一擊&rdo;‐‐‐第八集團軍和美第十軍在平壤、元山一線會
合計劃, 而命各部分路繼續北進, 沿長津湖向圖們江邊的惠山、江
界發展進攻。
沃克中將指揮的西路部隊是進攻的主力。
10 月19 日, 西路韓軍第二軍團之第六師、第七師、第八師佔領
陽德、成川, 正向楚山、江界方向發展進攻; 西路美一軍之騎兵第一
師、步兵第二十四師、英二十七旅、韓軍第一師佔領平壤, 正沿京義
鐵路向新義州、朔州、碧潼方向發展進攻。
這時,&ldo; 聯合國軍&rdo;在朝鮮總兵力已達42 萬人, 擁有作戰飛機
1100 餘架, 各型艦艇300 餘艘, 地面部隊兵力為5 個軍15 師另兩
個旅, 23 萬餘人, 其中美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