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所謂改良方法*(第2/2 頁)
“雖不常吃,但吃過。”
孟長青又問:“那跟你以前吃的豬肉有什麼不同?”
齊人立更加仔細的想,想過後嘗試性的回答,“異味更少些。”他自己說的都不確定。
“再好好想想呢。”孟長青見他說不出來,才說,“味道應該差不多吧?”
齊人立:“似乎是。”
“當然差不多,八方跟你講時,可說我改了什麼樣的餵養方式?”
“這倒沒說,下官以為是您的不傳之方,所以沒有追問。”
孟長青都笑了,“沒有什麼不傳之方,只是不讓他們用人糞餵豬罷了。”
齊人立顯然被噁心到了,“人糞餵豬?”
“齊兄家庭富裕,供給你家的,多是野豬或是糧食飼養的家豬。糧食富裕的地方,也早改了這種習慣。”孟長青說,“但涼州貧瘠,百姓們常年吃不飽。就算現在北山縣的百姓有些存糧,但觀念難改,他們養豬,更願意聽信這種舊方法。”
“大人是什麼時候發現的?”齊人立擔心自己吃過那樣的豬肉。
“從第一戶養豬時就發現了,早就下了禁令,齊兄別擔心。”孟長青又說,“所以咱們北山縣的豬肉並無什麼特長,反之還比其他縣飼養成本更高,拿出去賣未必會有市場。
當官或是自家有農莊的有錢人,他們自有僕從特供的肉類,看不上市場買賣的東西,窮人家一年到頭吃不上幾口豬肉,自然更願意買便宜些的肉。”
聽完這些話,齊人立剛才那股興奮勁消散了許多,“可惜了,我再想想辦法。”
孟長青提醒他,“雖說肉類的價錢要比糧食高,但想要這些肉,必然承擔更大的風險,咱們種糧食,只看雨水、日曬、肥料、蟲害。
養殖家畜,就要用糧食的副產品來餵給他們,除了擔心家畜生病之外,前面種糧食的風險咱還擔著。
當然,這些事情,齊兄比我更清楚。”孟長青笑眯眯道。
“我總是過於著急。”齊人立說了他最近憂心的問題,“自從蠶繭賣出去後,縣裡好多人家找到我,說下一季他們也要跟著養。
我顧忌著山上柞樹的數量,推了不少人,但賬目上還是登記了很多人家。
我擔心這些人中,有人養的不盡心,使縣裡的蠶繭賣不上價錢,也擔心蠶繭數量上去,價錢反而要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