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方孝孺井田制!(第1/2 頁)
方孝孺!
聽到這個名字,饒是徐皇后等人都變了臉色。
因為他們深知朱棣對方孝孺的痛恨,可以是是恨不得飲血啖肉的那種!
開玩笑,第一個被誅十族之人,這等痛恨又豈會是幾句話就說的清楚的?
偏偏朱高希不明白朱棣的真正身份,此刻卻就著方孝孺說了起來。
朱棣再次聽到這個名字,也是本能地臉色一沉,眉頭一皺。
“爔兒,別……”
就在徐皇后想要開口制止朱高希時,朱棣卻抬手製止了他。
因為朱棣想要聽聽不一樣的聲音。
常言道,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因為他朱棣奪取了江山,所以朱允炆就成了罪大惡極之人。
因為他朱棣誅了方孝孺十族,所以方孝孺就成了罪無可赦之徒!
他們之所以抨擊朱允炆,之所以貶低方孝孺,不過是忌憚朱棣罷了,這並不是朱棣想要看到的。
因此,現在難得碰見一個有別樣想法之人,朱棣自然想聽一聽真話。
更別提,這個人還是他朱棣的親兒子!
“爔兒,說說看你的想法!”
朱高希聞言笑了笑。
“其實方孝孺和那篡漢的王莽很是相似!”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都陷入了沉思。
王莽?
方孝孺?
一個篡漢的國賊,一個皇帝的近臣,有什麼相似之處?
“兩漢外戚之禍那是出了名的,王莽出身的王家因為皇后王政君得以封侯拜相,是以王家子弟都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都是禍國殃民的好手,只有王莽不同,他自幼喜愛讀書,王莽以儒學為信仰,以儒家為行動準繩,養成了良好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
聽到這話,朱棣和徐皇后對視了一眼。
謹防外戚之禍!
這是大明王朝一直堅守的準則。
因此不管是皇后還是太子妃,大多都是民間出身,沒有什麼家族勢力。
而且太祖朱元璋還將這一點寫入了《皇明祖訓》,後宮不得干政!
“然後就是漢八歲即位,在太后王政君的主導下,王莽被選為大司馬主宰朝政,地位堪比宰相,可謂是位極人臣。”
“此時西漢朝堂吏治腐敗,天災不斷,民間暴動頻繁,頗有改朝換代的傾向,對此王莽認為是制度出了問題,所以要進行體制改革,但漢的母親衛氏和衛氏外戚對此進行了抵制。”
“王莽想要改革,於是就透過政治鬥爭殺了呂氏一族,漢病死,繼任的孺子嬰只有兩歲,王莽憑藉深厚的文學素養,馬上想到了周公攝政之事,於是就代天子理政,自稱“假皇帝”,可假皇帝畢竟不如真皇帝放得開,一些過激的改革必須是真正的統治者才能做到,所以在儒家“民貴君輕”思想的指導下,為了天下黎民的幸福,王莽只好改朝換代。”
“於是乎,這個昔日的聖人,為了心中的政治抱負,為了儒家治國平天下的信念,搖身一變成了篡漢自立的國賊。”
王莽篡漢!
聖人變國賊!
眾人聽得神情嚴肅,情緒緊張。
“王莽篡漢後,大力推行改革,改革的指導思想,就是兩個字——復古。”
“因為他熟讀儒學,他是知名大儒,所以處處以儒學為準則,因此出現了一堆荒唐指令。”
“當時民間暴動的主要原因,就是土地兼併嚴重,簡單來說就是權貴世家侵佔田地,百姓子民無地可耕自然不能養家餬口,而儒學中提到周朝實行井田制和公有制,所以就在篡漢當年,王莽就以井田制為基礎,禁止土地買賣,山川河流收歸國有,這是王莽改革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