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拜師(第2/2 頁)
開始背誦《湯頭歌訣》,不知不覺就已背誦了50多篇,還想在繼續背誦被老者打斷了。老者滿意的對王秀才說道:“不錯不錯,看來王老弟沒有騙我,這徒弟我要了。”
說完,幾人都進堂屋,正中間擺著紅木條案,條案上有個香爐,上方掛著一幅人物畫,條案下方是八仙桌,兩旁有太師椅。
拜師儀式也很簡單,老者端坐在太師椅上,劉平安遞上束脩六禮,敬了茶水,恭恭敬敬的給人物畫像上了柱香,又磕了三個響頭,王秀才做了見證人。
拜完師,幾人喝茶聊了會天,王秀才和劉正華告辭而去,劉平安留了下來,出師之前都要住在師父家了。
李蕭山把劉平安叫到書房,說道:“平安,中醫分很多流派比如:傷寒派、脾胃派、滋陰派、寒涼派、溫補派、溫病派等等,咱們不屬於任何一派。只要能醫好人,好的醫術和劑方,咱們都要吸收學習,只有不斷的學習,自己的醫術才能不斷的精進。醫術歸根結底是為了救人的,記住了嗎?”
“記住了,師父。”劉平安恭敬的回答道
“好,你還有個師兄叫王建章在京城,以後有機會你們在認識。這幾本書你先看著,不懂的問我。”說著,李蕭山拿起書桌上的《醫學三字經》《湯頭歌訣》中醫的啟蒙書籍遞給劉平安。
就這樣,劉平安每天早晚讀醫書,白天跟著李蕭山學辨藥,怎樣炮製藥材。期間,劉平安還從庫房弄了些藥材種子,什麼人參、靈芝、石斛、天麻、甘草等等各種各樣種了小一畝。
李蕭山也見識到了劉平安恐怖的天賦,更加喜愛劉平安,後期更是把《?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拿給了劉平安。
這天,李蕭山找到劉平安,指了指桌上說:“平安,今天起開始學習針灸,這幾本書你拿著。”
劉平安定睛一看大喜,原來是《?脈經》?《靈樞》《經絡彙編》《針灸大成》《針灸甲乙經》等關於經脈穴位的書籍。
轉眼間時間來到1945年,劉平安已經8歲多了。
這一年來過的相當充實,身體經過次元能量改造,個頭常異於普通孩童達到了一米三左右。
春節的時候劉平安還見到了師母韓桂芝,師父的兒子李天順一家。媳婦曹萍,兩個兒子都比劉平安大,李志文十七,李志武十五。
李天順在京城前門大街開了家小型藥材鋪子叫廣和堂,集老闆和坐堂醫生於一身,媳婦曹萍是京城一家小學的教師。師母韓桂芝之前在京城照顧李天順一家的起居,這次回來就不回京城了,要照顧李老爺子。
李天順的大兒子李志文十七歲已初中畢業,跟著李天順做生意,李志武十五還在上學。這次全家能回來陪老爺子過年,花錢走了一些關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