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主要的指標進行衡量,認為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泡沫。目前各省市的商品房價格相當於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年收入的3.7~15.8倍不等,全國平均為9.84,而根據國際經驗,住宅價格相當於一般居民家庭年收入的3~6倍。只有少數高收入階層能夠買得起高價房。當這一階層的需求逐漸被消耗掉後,將會出現明顯的消費斷層,從而產生價格的虛漲,出現泡沫。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房地產價格收入比和空置率這兩個指標的計算標準、統計口徑上有些差異,不能進行簡單的比較。
隨著爭論的不斷升溫,進而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持續半年之久的關於“房地產泡沫的論爭。2003年4月一場突而其來的“非典疫情”使這一論爭暫告一段落。但8月以後,隨著各地房價的上漲,這一論爭又重新更加激烈。在這場論爭中明顯出現了幾派代表性的意見:
1、實業派。代表人物是中房集團董事長孟曉蘇、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華新國際總裁盧鏗等,他們認為,中國房地產行業處在成長調整期,房地產市場現在只是微熱,還沒有到過熱的程度,關於房地產泡沫的擔心是多餘的。他們認為,自1997年後半年開始,中國政府從根本上改變了若干重大政策方針,諸如貨幣分房、公房上市、銀行按揭、保障私產等,這些政策是啟動市場的關鍵因素。中國的總人口已超過13億,每年新增1;000萬以上人口,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城市化的快速挺進決定了住房消費將持續發展,入世帶來的新市場、舊城改造帶來的改善住房條件等五種因素將保持住宅市場的持續旺盛的需求。
2、業內專家派。代表人物是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楊慎、副會長顧雲昌、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包宗華、中國房地產評估師協會副會長柴強。他們認為,中國已經出現了區域性地區房地產投資過熱,但目前房地產熱還不是泡沫經濟,當前我國房地產業是“總量不足、結構失衡”。筆者從我國房地產虛擬經濟與西方國家的差異的角度,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房地產虛擬經濟總量不足,房地產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係失調,金融支援還遠遠不能滿足房地產業發展的需要,限制了居民的有效購買需求,造成居民住房需求強烈與商品房空置嚴重並存。房地產虛擬經濟發展的相對滯後,已經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形成制約。
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之爭(2)
3、政府主管部門。代表人物是建設部長汪光燾、建設部總經濟師兼住宅房地產業司司長謝家瑾、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前國家統計局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李啟明。他們認為,房地產業基本處於平穩、理性的發展態勢,但部分城市有過熱現象。2003年1月初,在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上,汪光燾部長提出,要全面整頓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主管房地產工作的劉志峰副部長也直言:“目前部分地區投資增幅過大、土地供應過量、價格上漲過快,商品房空置量增加,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過熱’、‘虛熱’和結構性問題,存在較嚴重的市場風險”,“少數地區經濟存在對房地產開發的依賴性風險”;住宅與房地產業司司長謝家瑾說,今年上半年建設部將選擇5~6個城市進行房地產市場預警體系的試執行,年底前推廣到全國35個大中城市。
最終,關於房地產泡沫的論爭以政府加強對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而謝幕。2002年8月27日,建設部等6部委聯合發出《關於加強房地產宏觀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10月中旬,建設部作出了“全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上保持健康、快速發展態勢,但部分地區存在投資增幅過大、土地供應過量、價格上漲過快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個別地區問題還較嚴重”的基本判斷,並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