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馬三保的永樂元年(第1/3 頁)
京城中的馬三保此刻正處於其人生中一段關鍵且波瀾起伏的時期。朱棣的登基,宛如一場盛大而深遠的變革之風,吹遍了整個王朝的每一個角落,馬三保也在這股風潮中被推到了舞臺前沿。
自朱棣登基之後,馬三保便被委以重任,以太監的身份受命祭祀朱棣的乳母馮氏。這一祭祀任務,看似尋常卻又蘊含著非凡的意義,它不僅是一種禮儀性的安排,更在無形之中彰顯了朱棣對馬三保的信任與器重。
而不久之後,永樂元年朱棣的封賞再次降臨於他,他被封為內官監太監,此乃內官體系中的最高官職。對於一個身體殘缺之人而言,馬三保在宦官之途上已然達到了令人矚目的巔峰。這一系列的封賜與任用,無疑是朱棣對他過往忠誠與才能的高度認可,也為他後續在宮廷內外諸多事務中的深度參與奠定了堅實而無可比擬的基礎。
馬三保,他不僅僅是一位在宮廷官場中嶄露頭角的宦官,更是一名虔誠至極的佛教徒。他對道衍大師的佛學修為、文采智謀欽佩敬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長久以來,拜師道衍的心願一直在他心頭縈繞,可惜此時道衍遠在北京,而他身為內官監太監,政務纏身猶如重重枷鎖,束縛住了他前行的腳步,使他一直未能得償所願。只能在心底默默祈盼,盼望著道衍大師早日蒞臨京師,如此方能了卻自己這一心心念唸的夙願。
恰在此時,王珏的來信如同一束希望之光,劃破了他心中那片因期待而略顯焦急的天空。王珏在信中提起道衍有意收他為徒的訊息,讓馬三保欣喜若狂,仿若久旱逢甘霖,心中對這位未來的“師兄”王珏的感激之情更是如泉湧般不可抑制。
他的面容之上,不禁浮現出回憶的神色,思緒悠悠飄回到往昔在北平的那段歲月。從經世子介紹與王珏相識的那一刻起,命運的齒輪便悄然開始轉動。而後他們攜手合作,共同製作大蒜素救治王妃的經歷,至今仍歷歷在目。
那時的他也未曾料到,當年新年之際一句看似簡單隨意的承諾,竟被王珏如此鄭重地銘記於心。正如王珏當初所言,如今天下大定,他便毫不猶豫地履行諾言,為馬三保求道衍大師收徒。這般重信守諾之人,又身懷絕世奇才,馬三保由衷地感嘆,世子當年當真是獨具慧眼,發掘出了這樣一位有望成為大明未來肱股之臣的人物。
此刻的馬三保,內心深處恨不得立刻插上雙翅,飛往北平拜道衍為師。然而,現實卻如同一道堅固的屏障,無情地阻攔著他。
這一年來,政務瑣事如潮水般洶湧而至,將他緊緊圍困,根本使他難以脫身。但馬三保畢竟身為朱棣的親信,在朱棣身邊侍奉多年,對朝堂之事和宮中秘辛皆有深刻透徹的瞭解。
憑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精準的判斷力,他深知如今已近年末,朱棣對北京的一系列舉措安排已然接近尾聲。依他之見,等到永樂二年,朱棣極有可能召世子、道衍和王珏等人入京進行封賞。
畢竟,朱棣對道衍的信任與倚重,是眾人皆知、有目共睹的。僅僅授予道衍僧錄司左善世之職,遠遠不足以充分彰顯其在靖難之役以及諸多事務中的卓著功勳。陛下必定會另有封賞舉措,讓道衍在朝堂之上能夠大展宏圖,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太子之位的歸屬問題如同一片謎團,悄然籠罩在朝堂之上。朱棣登基之後,太子之位至今仍懸而未決,陛下近來時常與諸位大臣們深入商討太子人選之事,由此可見其內心已然萌生動確立太子的強烈意願。
朝堂之上的文武大臣們,大多各有支援的物件,彼此之間暗流湧動,爭論不休。而馬三保,作為宦官以及朱棣的親信,他秉持著與眾不同的立場。他並不像那些大臣們一般旗幟鮮明地傾向於某一位皇子,他心中唯有對當今天子朱棣的絕對支援。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