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4/4 頁)
天才,上天賜予之才,愛迪生所說的1%的天分,不就是說基因(血統)麼!
基因(血統)這玩意是爸媽給的,我們沒辦法改變,但是我們卻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良。透過鍛鍊,改善身體;透過學習,改善智力。除了身體、智力,還有適應力、學習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前途。我們在座的各位,有些學習成績好,有些學習成績一般,在排除智商的因素,以及刻苦努力的因素,同等條件下,兩個智商相近、學習努力程度也相近的人,為什麼其中一個學習較好,另外一個學習一般呢?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是適應力的不同!在相同的情況下,學習較好的人更適應學校學習生活,另外一個則適應力較差。現在中小學時期,在學校里老師們管得嚴,以後到了大學,沒有老師會像中小學老師這樣管理教育我們,以後到了大學我們的學習生活是較為自由的,沒有人會督促我們要認真學習,所以現在學習很好,不代表到了大學學習也很好,到了大學,學習完全得靠自覺性、自律性。
那麼是否大學畢業一定比考不上大學的人發展更好呢?
當然不一定。一般來說大學生能找的工作會比大專生更好,因為大學生要學習的專業科目更多。但是到了社會上,大學生並不一定都能比大專生髮展的好,因為適應性的問題。有些人在學校裡學習的時候如魚得水,到了社會上工作的時候卻龍游淺灘。你們別不相信,的確是有這樣的人的,我一個當總經理的表哥和我說過,有一次他去大學同學聚會,發現大學時代一個學習成績比他好的同學,畢業5年之後現在居然在菜市場賣豬肉。你們想想啊,一個同齊大學的高材生畢業了,適應不了高階白領的職業道路,只能選擇去賣豬肉,當然賣豬肉也能賺到不少錢,但是這社會地位能一樣嗎?!
所以說,在座的我的朋友們、同學們,大家在學校裡認真學習的同時,也要關心國家大事、民生百態,每天抽出十幾分鐘的時間看看新聞,和爸爸媽媽討論一下看法。學習學習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不要只是一味地傻讀書,傻讀書只能讀成書呆子。古人云,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為什麼要行萬里路呢?因為古代的書生要金榜題名不只是要學好詩詞歌賦八股文章,還得了解民生,瞭解各地習俗,瞭解山川河流。現代的我們,不用出門,只要在電視機裡、只要在網路、報紙等媒介,就能瞭解外面發生的事,瞭解時事政治、民生百態,這已經是比古人更加便利了!
我們現在是應試教育、填鴨教育,學的知識到了未來社會上基本上很多都用不著,但是我們為什麼還要學它呢?因為現在中小學學習的東西都是高深專業科目的基礎性知識。
都說要學以致用,但是如果連基礎的知識都學不好,那還怎麼去學深奧的有用的知識呢?考不上大學,就不用奢談學習更多的東西,大學是用來學習更高一級知識的地方,不是說除了大學,沒有其它地方能夠學習到高深的知識和本領,但是相對來說,大學才是最近的路,不考大學,走其它的路,則是繞遠路。技校、職校、大專則是學習一門或幾門生存的手藝的地方,如果學習文化知識能力不行的話,那麼就要好好考慮,去發現一門未來吃香的手藝。依我看,修汽車、修電腦都是一門不錯的手藝。根據這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未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