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第九十二章(第1/3 頁)
四月十五, 濃厚的陰雲密佈在洛陽城天際, 一大清早,就開始飄起密密匝匝的綿綿細雨。乾旱了一春的中原地區,終於迎來了今春的第一場雨。
李白換上了自己最好的一套袍子, 手中舉著黑亮的油布傘,正亦步亦趨地跟在張說的身後。他的身側, 則是一身六品官朝服的沈綏。
今日,是張說引薦李白給聖人的日子, 前兩天他已經陸續見過幾位張說在朝中親信了。而今日也是沈綏向聖人請婚的日子。這是個大日子, 因此兩人面上都顯得格外鄭重。
沈綏沒有撐傘,從遊廊到前門的幾步路,雨水已經打溼了她的官袍。她鑽入馬車, 將手中的黑布裹著的雪刀放在一旁。整了整官帽, 便靜靜閉上眼養神。
接下來,將是一段難熬的時間, 從她走這段路入宮開始, 到經歷整個大朝會,乃至於歸家,她都將難以安穩。她的心,掛在那晉國公主府內,可又不得不集中精神去處理求婚一事, 去應付那個天底下最有權勢的男人。這使得她心境不寧,思緒有些紊亂。這麼多年來,還是第一次。
作為白身士子, 李白並無功名在身。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他早已有詩才之名在外,這些年來,也沒少干謁,在貴族之中,還是有些聲望的。但即便如此,他也是不能上朝堂的。張說早已向聖人遞了舉薦信,聖人看在張公的面子,下了傳召令,因而李白才能入宮。傳召令,將會面地點定在了太初宮明堂偏殿之中,屆時,沈綏與李白都將在那偏殿之中拜見聖人。
馬車趕到宮門口時,沈綏撥開車簾,便看到大量車馬排著隊在天津橋之上,正準備入端門。他們的馬車本就在洛水以北,倒顯得突兀了。
沈綏前方那駕馬車中,張說掀開車簾向一位官員的車伕打了個招呼。那車伕很機靈,忙回身和車廂中的主人低語幾句。於是那駕馬車的車簾也掀開了,一位官員遙遙向張說拱手,張說便插了個隊,進入了隊伍之中。就連沈綏也佔了便宜,暗道張公的人望果然非同凡響。
距離大朝會開始還有三刻鐘時間,馬車終於徐徐駛入太初皇宮端門,綿綿細雨漸漸大了。沈綏執傘,下了馬車,忽陀駕著馬車,沿著官兵的指示將馬車駛去規定好的停車地。沈綏便併入了上朝的官員隊伍之中,踩著被雨水打溼的白石板路,入明德門,緩緩嚮明堂正殿行去。那高聳入雲的永珍神宮即明堂,已然帶給所有的官員以壓迫感了。沈綏凝神望著那仿若直插天際的高大建築,心中暗自驚歎。
今日,也是她第一次入洛陽城皇宮——太初宮,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看到永珍神宮。永珍神宮是武皇時期的舊稱了,現在的官員們大多稱呼為明堂。
張說雖然依舊有尚書右丞兼集賢院學士的官職在身,但已經罷官,並不入朝。不過,早有內監在門口等候,見到張公,忙恭敬上前行禮,之後便帶領張公與李白先行繞去偏殿等候。
沈綏孤身一人走在官員隊伍之中,不久,就來到了熟悉又陌生的殿門前。她依舊是不能進殿,候在殿外聽宣。
今日是望日大朝會,官員來得比較齊。洛陽城中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員都來了,五品以上在殿內,五品以下在殿外。大朝會,沈綏並非是第一次參加了,因此並無任何新奇。但是今日的大朝會,卻有些不同尋常。因為沈綏站的位置,分明能看到不遠處的殿廊下,站著一群使者模樣的人。
他們衣著古怪,分作兩批。一批人,裝束沈綏很是熟悉,他們是吐蕃來的使臣。想來,這近幾年大唐與吐蕃戰事不斷,蕭相去年大勝凱旋,封侯拜相,大約是將吐蕃人打怕了。現在看見吐蕃使臣,沈綏便知道,他們八成是來和談的。
可還有一撥人,可就蹊蹺了,引起了沈綏的注意。他們是一群身材高大健壯,長著高鼻子藍眼睛的西域人。身著黑藍相間,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