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紀元之書與焚書坑儒(第1/2 頁)
“東昇,你看的這個冊子是3號坑裡的。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史籍記載還是考古結果,都顯示秦時的文字是書寫在竹簡或者絲帛上的。我們透過碳十三的檢測以及化學分析,確認這是紙張,而且是防水的。而這本《墨經》裡的內容,包含了數學、光學、力學、心理學、經濟學以及邏輯學,既有自然科學的理論又有哲學理論。我們現代看到的《墨經》都是經過後世改編的,已經面目全非。這本書是真正的原版,如果出版絕對會引起轟動,他的價值超過《孫子兵法》等書籍,提倡的思想也超過了很多時代。”方浩看著聚精會神看著手中冊子的呂東昇說道。
“老師,這張紙的價值要超過墨經本身。”呂東昇把剛才掉落的紙遞給方浩。
“咦,我剛才還以為你把書頁翻掉一張,這張紙我當時翻看時,竟沒有發現,檢測時也沒有發現,你翻看時竟然出現了,還真有些玄妙。”方浩接過紙張,看到紙上密密麻麻寫了近千字小篆,“東昇,這上面寫的如是真的,也太不可思議了。”紙上的內容讓方浩很吃驚。“老師,這或許是歷史的辯證。”呂東昇想著文字內容不由的感慨道。
文字的大概意思:秦國嬴政即位後,有宛渠使者乘坐一種形似海螺的船,來到秦國與始皇論政,臨別時贈送紀元之書殘卷一份,並介紹了紀元之書的由來以及發生的傳承變化。紀元之書,是上個紀元外星文明與地球文明決戰前夕,地球防禦總部集中全球精英編撰的一本集科技製造、歷史、兵法、醫學、生物學、修煉功法等內容的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為兵冊,主要是科技、歷史、兵法、功法修煉等方面的內容,下冊為醫冊,主要記錄醫學、生物學、物種起源等。紀元之書完成之後,編者們卻發生了意見分歧:一種意見認為如果這本書被流傳出去,後世被某一人或者某一國得到,將會產生無法估量的後果,另一種意見說這本書會給後世人帶去更多的傳承,促進新生社會的快速發展。由於意見不統一,又與外星文明決戰在即,便封存了起來。哪知道,在決戰結束後,封存的紀元之書竟不翼而飛了。
當時由於決戰中大量非常規武器的使用,導致地球殘破不堪,環境惡劣,留給人類與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已經很小,同時外星文明依然在銀河系其他星球做著二次進攻的準備。地球防禦總部為了讓地球得到休養生息,決定除了種子庫以及非戰鬥人員留下,戰鬥人員乘坐飛船進入銀河系其他星球繼續戰鬥。紀元之書的問題,留給種子庫守護者來查,同時也定下了種子庫守護者守衛地球但不參與地球俗世戰爭的規定。
多年的紀元戰爭讓地球滿目瘡痍,各種非常規武器使用產生的病毒、化學毒素、核輻射以及物資的匱乏、惡劣的自然環境等等,讓留下來的人類與其他高智慧生物生存危艱。之後的千年時間,人類社會產生了嚴重的返祖退化,又回到了刀耕火種的時代,一個紀元又重新開始。
春秋戰國,紛亂四起,也是各種文化繁榮之時,史稱百家爭鳴。地球防禦總部雖然在外征戰,但在衛星上建立了觀察哨。百家爭鳴的現象引起了防禦總部的關注,便派了使者前往。使者在多國暗訪發現了紀元之書的痕跡,在兵家、法家、儒家、墨家、道家、醫家、農家等等學術流派的理論中均有紀元之書的傳承,這些傳承也導致了戰國時期的紛亂四起。其中一位使者在與嬴政論道之時,發現其參與天下爭霸的初衷是創造一個和平發展的盛世,而防禦總部的想法是讓地球休養生息和諧安定,再次發展文明,這樣兩邊的想法不謀而合。為了阻止戰爭進一步擴大,讓地球得到休養生息,於是地球防禦總部安排使者把紀元之書的殘卷給了嬴政,並安排部分科學家,帶著先進的裝置設施,製造出先進的武器配合秦國贏得勝利。嬴政在這些科學家的幫助下,成立不死軍團,這個跨越幾個時代的科技,讓秦軍在戰場上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