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上市(第2/3 頁)
為獲得上市要求的專案環評報告,驚動了城管部門,一個專案被罰鉅款並停工整改,最後以政府回購結局。
吃一塹,長一智,d市的另一個專案,ks公司老闆們採用了內部資產剝離的手法,更換kj區分公司的法人代表,讓別人來控股,財務報表不再歸併生態公司,在顏龍離開ks公司兩年左右時,把kj區分公司產權轉讓給了他人。
kj區的專案,在ks公司承攬的四個餐廚垃圾處理專案中,執行得最好的專案。
專案轉讓時,還有三十個月運營期,業務與管理處於穩定期,張雲的工作能力也得當地職能管理部門領導充分認可,每年被環衛工作積極分子。
得知ks公司老闆,僅以六百萬元的價格,將kj區專案轉讓了出去,對公司專案瞭如指掌的顏龍,想不通了。
他不擔心張雲,徒弟對專案執行作用,幾近不可替代,不管誰當老闆不會輕易去動她。
顏龍想不通的是,kj區專案怎麼算,每月也有平均七十多萬毛利,三十個月毛利起碼二千多萬,就算繳足企業利潤所得稅,有一千七百萬元淨利潤,怎麼六百萬元就轉了出去。接盤老闆十個月可以收回投資,不到三年收益三倍回報。
“師傅,聽說新老闆是羅總的朋友。”
為了證實自己算的沒有錯,顏龍特意找了張雲,把ks公司各項開支和目前營收,仔細核對了一遍。
“應該不會是這個原因,姓羅的沒這麼大膽子,把這麼大塊肉往自己朋友嘴上送。”
“師傅,知道這樣能承包,當時您承包就好了。”張雲眼裡充滿了憧憬。
“怎麼會知道條件這般優惠,否則把兩套房子都抵押,湊個六百萬還是有的,賺來錢分你一半。”顏龍有點後悔,兩年前自己怎麼不瞭解一下,董事長讓他承包專案的條件,董事長是說過承包可以讓自己多賺點錢。
按這次他們發出的承包辦法,五年有三千多萬毛利,能淨賺二千五百萬。
當時如果知道可以這樣承包kj區專案,每年能賺個一百萬,可能就真的幹了。
而且五年後,專案結束時剛好顏龍可以退休,口袋揣著幾百萬錢,過退休生活,那別提多寫意。
張雲比顏龍更需要錢,她年收入雖然已達到二十五萬左右,但也就這三四年的事,原本經濟沒什麼基礎。
張雲出任kj區專案經理後,二十來萬元買了輛雪佛蘭轎車,換掉了與身份不太相符的蛋蛋車,三年每月三千多元的車貸壓力,對她來說尚算輕鬆。
2018年春,顏龍把從ks公司得到的補償款,借給張雲買了一套一百零七平方米的商品房,讓徒弟圓了夢,一躍成為有車有房的城市小資階層。
儘管師傅不要徒弟一分利息,而且沒有規定歸還日。張雲希望儘快把錢還給師傅,她打算每年還七萬以上,爭取五年內還完。
加上五千多元一個月的購房貸款。張雲每月花費也就捉襟見肘了。
“估計董事長他們失算了,或者有什麼其他附加條件。”顏龍分析。
“沒有什麼其他條件啊,車輛按九萬元一個月租賃,其他費用都由新老闆開支,包括我的工資。”
“車間處理裝置怎麼算的?”顏龍找到了頭緒。
“裝置依舊是ks公司的,維修費用新老闆負責。”
顏龍弄明白了啦,ks老闆們沒有將裝置投資成本攤給承包老闆,而自己計算專案執行成本時,又自然而然的算上了裝置投資。
kj區專案,處理車間裝置投資一千三百多萬,三十個月裝置折舊費在六百萬左右。
讓承包老闆,一次性繳進一千多萬,或者每月上交二十萬裝置折舊費,就都對頭了。
不然,拿六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