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李綱,字伯紀,無錫人,時任兵部侍郎。在此之前他不過是小小的一個太常少卿,因緣際會,終於走上政治舞臺。
汲縣大敗的訊息傳來之後,震驚了整個開封。
何灌部禁軍的覆滅使得開封再沒有可用之兵,大變之下,整個東京城都變成了一口熱鍋,社會秩序已陷入混亂。
接到這個訊息,新科皇帝趙桓連忙下詔親徵。雖然貴為皇帝也不一定要親自上前線,皇帝親徵其實也不過是表明一個態度,象徵著國家進入全國總動員,也算是宋金兩國自交兵以來第一次正式宣戰。在此之前,金國已經全面南侵,但奇怪的是,宋朝和金國還保持著昔日海上之盟時的同盟狀態。到此刻,兩國雖然是將那張臉徹底地撕破了。
皇帝能夠有這麼強硬的態度讓李綱大感欣慰,至少,朝中的妥協派可以閉嘴了。
與新皇帝的銳意進取不同,退位之後的道君太上皇帝趙佶在聽到何灌兵敗一事之後精神徹底崩潰了,他一夜未眠,不停說:&ldo;速逃,速逃,否則就走不脫了。&rdo;
初三這天,太上皇帝也管不了這麼多,直接頒下聖旨說自己要去亳州燒香。皇帝知道老爹要走,卻也無法阻止,無奈之下也發了一道聖旨給父親打掩護。
說來也是可笑,自古以來,皇帝出巡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更不要說是太上皇了。新君登基,太上皇外巡,手續自是翻覆,如此才不失天家體面。於是,太史官占卜說初四出巡正好。
皇帝也點頭說就這麼辦,並準備了一個盛大的儀式。
可當天晚上,太上皇居然不同任何人打招呼,於半夜時分帶著一大家子乘船南渡,跑他孃的。
如此一來,第二天的那個儀式自然用不上了,也讓朝中眾人瞠目結舌。
更希奇的事情又發生了,聽到太上皇連夜逃離開封的訊息之後,童貫、蔡攸等一眾樞臣也不同皇帝打招呼,直接上馬追了上去。隊伍浩浩蕩蕩,綿延數裡,聲勢頗為浩大。
如此眾多的大臣南逃,中央政府為之一空。皇帝和李鋼也是忙了一天,這才讓政府正常運轉起來。
吳敏見李綱精神不好,勸慰道:&ldo;紀伯兄,其實這事對你我,對天子,對大宋未免不是好事。太上這一走,聖上沒有掣肘,正是你我奮發作為之時。我觀君精神委頓,不知所為者何?&rdo;
吳敏,時任門下侍郎,是皇帝的近臣。說起來,太上傳位今上與他有莫大關係。前一段時間,趙佶雖然退位,可他依舊同童貫等人保持著朝政。做為太上退位的當事人之一,他還有些擔心將來被太上返攻倒算,現在趙佶他們一走,正可填補老臣們留下的空位。說起來,他心中甚至有些暗暗的歡喜。
思緒不禁回到趙佶傳位於太子的那一夜。
&ldo;朕不能內修政事,外禳狄夷,所以傳位給太子。傳位是上承天意,下為百姓。&rdo;
&ldo;我平日性剛,不意金人竟猖獗如此!&rdo;
&ldo;我已無半邊也,如何料理大事?&rdo;
&ldo;東宮即可即位,我以教主道君身份,退居龍德宮。&rdo;
&ldo;吳敏為朕所親拔,必不負朕,可傳他前來起草退位詔書!&rdo;
……
想起那夜趙佶的所說過的每一句話,吳敏心中有些得意。若不是他與趙佶的一席長談,只怕太上還沒那麼爽利地將皇位傳給太子。不管怎麼說,從龍功臣自己是跑不了的。
這事說起來話也長。金人南侵之後,兵鋒已至黃河北岸,道君皇帝趙佶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次金人不是南下搶劫這麼簡單,而是要滅亡自己的國家。他大叫一聲:&ldo;想